李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构建我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经会同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教委研究答复如下:
市卫生健康委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我市精神卫生体系建设,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市政府出台《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加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20〕8号),联合市委政法委等16部门开展天津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切实推动我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完善。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
2019年,市卫生健康委推动我市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调整后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21个委办局为成员单位。市、区两级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初步建立起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
市卫生健康委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先后与市教委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守门人项目和大学生教医结合项目,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大中小学校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点对点”协作,开展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筛查、干预、转介等工作。
市财政局配合市卫生健康委制定《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财政部门职责,制定了“各区根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的支持政策。
市民政局积极协调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残联等部门,通过多次座谈沟通,牵头起草出台《天津市民政局 天津市财政局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加快我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津民发〔2019〕24号)。组织全市申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区先行先试,目前全市已在东丽区、河东区、北辰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
市教委印发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提升育人质量的若干举措》,以“心育”促德育;制定印发《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构建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
(二)强化经费保障,建立长效机制
按照国家和我市工作要求,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财政部门每年通过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予以保障,支持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开展。2022年安排资金217万元,重点支持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危机干预、精神障碍管理等项目开展,通过这些工作开展保障我市青少年能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快乐的成长。在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工作中,对于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不具备承担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可由同级卫生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有资质的社会办机构提供服务,鼓励社会资源支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
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加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20〕8号)文件要求,我市每年将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纳入预算,用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守门人项目开展。
按照《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2021年度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精神卫生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津卫疾控〔2021〕455号)文件要求,由中央财政支援我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开展。
(三)强化绩效考核
财政部门制定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方案,将资金安排、资金执行、财务管理等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形成资金分配的约束激励机制,确保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专项资金高效安全使用。
(四)压实各方责任
1. 提高心理教师工作技能。教育部门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理论研究硬件支撑。组织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能大赛,为心理健康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长,有效提升我市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
2. 加强父母自身心理健康知识。教育部门在天津开放大学设立天津市学校家庭教育中心,着力实现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管理常态化,提升我市学校家庭教育质量。在天津广播电台设立《虎妈奶爸圆桌会》家庭教育栏目,每周1期,让家长获得更多心理育儿知识,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针对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亲子成长示范课”、针对大学生“爱家成长示范课”的家庭教育示范课程,增进亲子关系,让学生切实感到家庭的温暖,改善学生的社会支撑,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3. 加强科普宣传力度。市教委组织编写出版了5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引导中小学生通过自助阅读的方式,在书中“小主人公”的带领下正确认识自己、积极与人交往、有效调节情绪等,手册发行10万册,免费为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配发2本,引导学生自助助人,培育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多措并举,切实提升服务能力。
(一)积极与教育部门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守门人项目,开展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筛查、干预、转介等工作。
(二)持续推进大学生教医结合项目,截止目前本市20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已经与56所高校建立了“点对点”的合作机制,帮助其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定点转介、危机干预协同响应、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实训等工作。
(三)开展我市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加强宣传教育,增加非精神专科医师培训,普遍提高其识别常见精神障碍和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能力。
强化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在各级公立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在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开设精神科门诊,积极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开设心理科。
2022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