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第0009号提案的答复 | ||
类别:B | ||
签发领导:王建国 | ||
公开属性:是 | ||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 | ||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在我市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的建议”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 ||
一、天津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一)建立健全管理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常态化 我市高度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在2011年开始,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由我市感染性疾病、临床药学、微生物检验等专业专家组成的专家队伍,构建了行政管理推动和专家谋划指导的科学管理体系,从组织上予以了有力保证。 我市在抗菌药物质控指标监测、处方医嘱和病例点评、监测数据上报、质控督查与反馈等管理机制已逐渐常态化,管理效能得到不断强化,医疗机构的沟通汇报意识和管理水平逐步增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出现明显管理问题的医疗机构及相关病例由市卫生健康委组织进行点评,对其不合理应用问题予以警示和借鉴。 (二)完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实施后,我市组织专家制定《天津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对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了规范和依据,明确划分我市抗菌药物的非限制类、限制类和特殊使用类的归属,各医院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医师职称授予处方权并加强监管。对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讨论分析,给医疗机构优化抗菌药物品种品规结构提出建议。为深入细致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2018年我市组织制定了《天津市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并已向全市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并组织实施。 2012年,《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机构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会诊专家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津卫医政〔2012〕340号)下发,我市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应用和会诊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经过四次补充或调整工作,目前我市授权670名通过培训考核的副主任以上级别医师作为我市二三级医疗机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会诊专家,他们在临床一线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三)探索实行抗菌药物管理长效机制,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开展重点管理项目 1. 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取得积极成效 在原卫生部进行的一系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查中,督导组高度评价我市对抗菌药物整治的重视程度、制度建设、特殊级用药会诊等工作。2011年,市第三中心医院、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河县医院分别在全国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二级医院四个层次医院的评比中排名第一。2012年,原静海县医院、宝坻区人民医院、原蓟县人民医院、第五中心医院在全国240余所被查医院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二、第六和第二十名。2012年,时任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同志到我市调研时高度赞扬了我市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效。 2.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查,督查指导效果得以显现 目前每年对全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检查至少两次,2018年完成督查88所。检查结束后对于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制定、落实、信息化建设、持续改进、奖惩措施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存在问题均通过我委正式文件反馈至各医院,并要求整改落实。该质控成绩直接与各医院年度绩效挂钩,切实落实抗菌药物应用督查、反馈、整改、问责的管理机制。 3. 探索我市抗菌药物管理(AMS)工作模式,通过多种形式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我市已开始探索我市AMS工作模式,以专题工作经验交流会、工作总结会和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研讨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典型(不合理)病例分析会、疑难感染病例诊疗分享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AMS工作,2018年共完成大型培训8次,培训人数累计1300余人次。2018年特别加强了对儿科抗菌药物应用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的培训和督导。 4. 推动感染性疾病科学科建设,逐步建立细菌、真菌感染诊疗体系 2013年,原天津市卫生计生委下发《天津市医疗机构感染疾病科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津卫医政〔2013〕59号),对我市各级医院建设感染疾病科提出具体要求。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疗能力的通知”下发,我市积极响应,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加快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进程,我市正逐步建立以感染性疾病科为主体的涵盖感染病诊疗、疑难感染病会诊、医院感染控制、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及继续医学教育等内容的诊疗体系。2017年,我市选定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5所三甲综合医院为天津市首批感染疾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启动我市感染疾病科示范医院的建设,已初见成效。 5. 注重感染学及相关专业人才储备,增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力量 2015年,我市启动了《天津市医院感染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8年)》,组织举办多期感染相关系列培训,邀请国内和本市知名专家,以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感染性疾病诊疗、传染病防控、临床微生物、抗感染药学和医院感染防控等为主要内容。2014年至2016年,通过两期感染疾病科骨干医师研修班培养了120名感染相关专业骨干医师;2017年,通过为期1年的感染和感控基础知识培训班培养了120名感染和感控专业管理人员;2018年,通过为期6个月的感染与感控医师培训班,培养感染、感控医师83人;2018年至2019年初,组织感染科骨干医师临床技能提高班,分3期培训临床医生20名。他们已经作为我市感染性疾病诊疗、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的优秀储备力量,部分佼佼者已经充实到督导专家队伍中,为我市强化我市抗菌药物应用评价管理工作付出了努力。 6. 主动参与全国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的监测,科学规范地开展监测上报工作 我市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的上报工作,规范上报同时学习科学的监测方式,监测工作逐渐规范,科学利用监测数据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能。我市鼓励符合上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主动进入全国两网开展上报工作。日常,我市依托市药学质控中心、检验质控中心和感染质控中心等专业质控力量定期收集、汇总和分析我市二三级医院的相关监测数据,为我市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制定、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7. 规范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维护广大门诊患者合法权益 2016年,我委下发《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规范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通知》(津卫医政〔2016〕452号),要求各区卫生计生委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规范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规定到2016年底,全部停止在门诊输注抗菌药物(儿科除外)。对于儿科,规定应严格对照相关诊疗规范,准确把握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指征,杜绝药物不合理应用。这项管理规定的落实情况尚需持续关注,不能松懈。 8. 重视抗菌药物知识的宣传,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和智慧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的作用均不容小觑。近年来我委积极借助多种媒体形式宣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政策和基础知识。我委与天津广播、北方网和新浪微博等媒体合作大力宣传,为配合世卫组织“提高抗生素认识周”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提高了民众和医务人员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 9.重视抗菌药物管理,也重视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工作质量 规范开展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又一重要措施。我委历来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强调二者的协同作用。我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成立二十多年来,每年开展全市培训和督查工作,成效显著,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在各医疗机构均得到高度认同。以2018年为例,我委对全市88所二三级医疗机构和57所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医院感染督查和工作指导。 (四)近三年我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主要质控指标变化 根据我市二三级医院上报的监测数据来看,我市近年总体质控指标能够达到国家相关要求。2018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45%,较2016年下降了2.6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近3年保持在33DDDs,属于合理范围;2018年门诊和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别为6.85%和32.22%,较2016年下降了1.45%和3.44%;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近三年均保持在32%以上,符合国家指标要求;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低于30%,亦符合国家指标要求。 二、下一步工作 继续推行感染性疾病多学科诊疗模式,促进医疗机构AMS管理工作机制建设,开展多学科会诊、联合门诊等形式,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以期能在细菌、真菌等感染病诊疗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快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效率;针对部分医院存在的管理问题,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加大管理力度。 | ||
2019年4月4日 | ||
工作人员:于文超 | 联系电话:23337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