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最新一项临床调查显示:巨大儿出生率达8.58%。这一比率较10年前增加了约两倍。按照我国标准,新生儿体重应在3至3.3公斤之间,达到或超过4公斤的胎儿称为巨大儿。按国际通用定义,巨大儿属于病理性体重,其本身也是一种病态患儿。
“祝您生个大胖娃娃”是人们对孕妇的惯用祝福,不少孕产妇及其家属也认为宝宝越胖越健康、出生后越好养。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新生儿过大并非福。据临床调查显示,从去年10月1日至今年9月30日的一年中本市共有9239名巨大儿(体重在4公斤以上的新生儿)出生,占新生儿总数的8.58%。这一比率较10年前增加了约两倍。有关专家对此表示,随着巨大儿的出生率显著“走高”,孕妇难产、新生儿心脏畸形及其长大后易患糖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痛苦和问题也明显增多,巨大儿实际上对母亲和孩子的健康均有诸多不利影响。
按照我国标准,新生儿体重应在3至3.3公斤之间,达到或超过4公斤的胎儿称为巨大儿。按国际通用定义,巨大儿属于病理性体重,其本身也是一种病态患儿。巨大儿对母婴健康可造成多种不良影响:
产时对母婴影响:巨大儿在生产时因身体过胖、肩部过宽,可能会卡在骨盆中难以被顺利娩出,因此多需要剖宫产。而剖宫产会给产妇带来麻醉意外、出血、损伤、感染等一系列危险;剖宫产的新生儿也会因未经产道挤压,不易适应外界环境骤变,无法及时排出呼吸道液体,故肺部并发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者。即使顺产,巨大儿的母亲分娩时也要额外花费很大力气,还易造成会阴撕裂、产道损伤甚至子宫脱垂等严重后果。在产钳助产的牵拉过程中还会引发婴儿产伤、窒息等不良后果。
产前产后对母亲影响:生巨大儿的孕妇大多体重增长超标,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提高;孕期更容易腰酸背痛、胃肠道被挤压更易出现消化不良;孕妇体重过重可导致产后后遗症,短期内会造成体形改变、皮肤松弛,中年后会增加患慢性病的隐患。
远期对孩子影响:巨大儿在儿童保健中属高危儿,易出现低血糖、低血钙、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发生心脏畸形的比例也高于正常体重儿,在生长发育中患肥胖症的几率大,并进而影响到智力、生殖能力、运动等方面的发育。近年研究表明,胎儿宫内营养环境与成年后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关系密切,巨大儿在成年期患这些疾病的几率比出生体重正常者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