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发挥疾病预防控制“天津模式”优势 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发布日期: 2022-08-25 17:07
来源: 北方网

8月24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举行“卫生健康这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效”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与成效。

近年来,“健康天津”建设深入开展,本市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水平和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韩金艳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党政领导推动、专家技术策划、机构组织实施、社会人群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天津模式”优势,坚决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强化预防为主,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市有126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公共卫生处(科)室,将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纳入我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和三级医院等级评审体系,进一步强化医防协同。”韩金艳介绍,本市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强化实验室检测能力。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建有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和规范的基因扩增(PCR)实验室,16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入国家致病菌识别网,覆盖率达100%,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起到了 “一锤定音”的关键作用。

本市发挥疾控专业优势,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落实疫情研判、流调溯源、病原检测、消杀处置等核心工作。发挥“三公(工)联动”作用,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快速查清感染者轨迹,精准判定并推转落控密切接触者等涉疫人员,充分判定风险人群,分类分级实施管控。目前,我市建成市级“三公”流调队伍500余人,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联合筹备临时流调储备队伍1000人,全市建设区级流行病学综合调查处置队伍近6000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及3种重大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持续保持全国较低行列。构建完善的艾滋病监测体系,全市HIV抗体检测人次数年均增长8.37%。据估算,本市2011-2021年共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病例3379例,减少死亡557例,避免社会经济损失高达74亿元。全面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本市连续多年处于全国结核病疫情最低的省份之列。甲型肝炎连续10年、急性乙型肝炎连续6年、戊型肝炎连续9年发病率低于1/10万,近10年来我市无甲、戊肝疫情突发事件,急性乙肝发病率达到发达国家控制效果。

韩金艳介绍,本市坚持精细化管理,免疫预防成效显著。持续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细化规范7类门诊创建运转,使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在全国率先完成非免疫规划疫苗集中采购管理体系建设,实施疫苗冷链集中配送,确保疫苗采购和接种安全。2017年,率先实施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适龄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提升至95%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总面积增加30%,专职人员增加46%,接种门诊规范化达标、信息化覆盖率均达到100%,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全市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大幅下降,近30年保持无脊灰状态,未出现本土白喉病例,麻疹发病党的十八大以来下降了95%以上,免疫规划工作成效显著、影响广泛。

在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持续推进冷链从业人员、18-59岁重点人群、3-17岁幼儿学生、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万名医务人员进社区、进家庭、进医院”工作,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近万名医务人员,深入街道社区,走进市民家中,主动提供入户鉴诊、敲门告知、上门宣教、接种后随访等服务。截至8月18日,全市已累计接种新冠疫苗3322万剂次,全人群首针接种率达96.3%,全程接种率达94.6%,构建起高质量免疫屏障,接种水平始终位居全国前列,有效助力我市疫情防控工作。

韩金艳表示,本市多措并举,慢性病综合防控措施更加完备。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先后将大肠癌筛查、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筛查等慢性病防治项目纳入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受益人群覆盖到全市,如大肠癌筛查项目,至今已完成筛查689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全市大肠癌的早期发现率,已成为全球开展的最大人群数量的大肠癌筛查工作。试点启动常见恶性肿瘤早诊早治、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慢阻肺筛查项目等慢性病防治项目,进一步探索我市慢性病综合防控适宜技术。

“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市户籍居民慢性病过早死亡概率下降18.14%;急性心梗标化死亡率下降69.11%;脑卒中标化死亡率下降18.77%;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下降57.84%;2021年天津居民期望寿命达到82.03岁,较2012年升高0.84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韩金艳说。

本市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再上新高度。全市共有73家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较2015年(39家)提高87%,共有精神科医生818人(每10万人口精神科医生数达5.90名),较2015年(539人)提高52%。夯实基层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全市共有16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精神科门诊或精神科特色的全科门诊。截至7月底,我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3%,规律服药率达89%,较2015年分别提高了58%和32%。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工作,实施患者住院减免、患者门诊治疗免费服药等惠民措施,减轻患者诊疗负担。2019年,本市在全国率先以直辖市整体名义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整合协调各部门和社会力量,铺设一张覆盖城乡社区居民、在校学生、单位职工、特殊人群等不同群体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打造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建成心理健康体验中心8家,设立心灵驿站247家,累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3.5万人次。

此外,本市不断强化学校卫生工作。组织实施《天津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卫生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进全市疾控机构学校卫生科室建设,开展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工作,2021年监测范围覆盖全市16个区96所学校和57所幼儿园,学生监测数量由2018年的3.6万人扩大到2021年的4.8万人。

分享到:

上一篇: 近十年 天津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整体呈现平稳下降趋势
下一篇: 天津预防接种工作高水平覆盖率 这几项保持全国“率先”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