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当的中伏,防中暑是很多人的必修课。天津市海河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主任药师张洁提醒,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的人中暑风险更大,这些人更应防中暑。
部分感冒药很多复方感冒药都含有伪麻黄碱这种成分,伪麻黄碱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能够缓解感冒时带来的不适症状,但同时也会使人排汗减少,无法有效散热,从而引发中暑。
对策:服用这类药物时要注意防晒,避免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
解热镇痛药发烧时我们常会吃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这些药物在解热镇痛的同时,还会发汗,造成人体中钾的流失,出现四肢无力,严重的还会导致中暑等症状。
对策:多喝水,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猕猴桃等。一般来说,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一天最多服用4次,如果症状没缓解就应马上就医。
部分降压药由于夏季气温较高,血管扩张,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会比较低。尤其是利尿药使排尿和排汗增多,机体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可能出现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慌等中暑症状。
对策:暑热时节服用降压药后要及时补充水分,根据降压药的类型适当补充电解质。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降压药的剂量,以防血压过低。
常见解痉药常见解痉药物如阿托品、颠茄等,常用于治疗胃痉挛引起的胃痛。这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口干、出汗减少等。如果在高温之下,人体汗液分泌受到抑制,就非常容易中暑,甚至出现虚脱。
对策:服用此类药物时一定要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尽量选择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生活或工作。
精神科用药服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药物具有干扰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导致人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而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炎热的夏季容易导致体温升高乃至中暑。
对策:夏季用这类药时应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