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自2012年起,以三年为一周期,启动实施了40-74岁常住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筛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免疫法便潜血检查的两步筛查模式,两种筛查方法中任一结果呈阳性的参与者被判定为高危人群,被推荐下一步结肠镜检查。大多数结直肠肿瘤起源于息肉,从正常结肠粘膜到息肉,到进展期腺瘤,到最后发展为结直肠癌的时间较为缓慢,需要历经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可以说,筛查是预防结直肠癌最有力的公共卫生工具。
结直肠癌如何分类?
结直肠癌从发生学角度可分为遗传性和散发性结直肠癌。在所有肠癌患者中,约有30%的患者具有癌症家族史。遗传性结直肠癌通常来自癌症家族史的患者中,约5%的患者可以找到明确的致病性胚系基因突变。而一部分癌症家属史患者找不到明确的致病性胚系基因突变,将其归属于家族聚集性结直肠癌,这些患者目前无法通过可鉴定的单基因种系变异来解释,被认为与家族性成员共同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或行为因素有关。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患结直肠癌的,那么患病风险是否会增加?
如果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亲兄弟姐妹)患结直肠癌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6倍。家族史对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效应亦会受到患病亲属数目的影响。在结直肠癌患者家族成员中:有1个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发病危险升高2倍;有2个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发病危险升高3倍;有3个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则发病危险升高10倍。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一级亲属的年龄,如果一个人的一级亲属在50岁之前被诊断为结直肠癌,那么他在50岁之前患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6倍。
参与结直肠癌筛查的好处?
筛查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便潜血可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降低10%,死亡率降低22%-62%;结肠镜检查则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31%-69%)和死亡率(29%-67%)产生更大幅度的下降。所有这些检查都是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指定的经过严格培训和质量评估的CRC筛查单位进行的,其中问卷调查、便潜血和肠镜均是免费的。
结直肠癌的高风险因素有哪些?
当前公认的结直肠癌危险因素包括:结直肠癌家族史、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炎症性肠病、红肉(牛肉、羊肉、猪肉等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和加工肉类制品(腌制、熏烤、煎炸等肉类食品)的摄入、糖尿病史等。
散发性结直肠癌的筛查建议?
约70%的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针对散发性高危人群应当综合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结直肠癌家族史、吸烟及饮酒等风险因素。散发性结直肠癌在我国的筛查策略中通常建议从40岁起接受CRC风险评估,如评估结果为高危人群,建议从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家族史人群的筛查策略是什么?
如果一级亲属中有一位或多位患有结直肠癌,那么应该在40岁或在亲属首次确诊前10年,开始做肠镜检查。如果进行过结肠镜检查,且既往肠镜结果正常,可以每5年复查一次。
如果二级和三级亲属中有一位或多位患有结直肠癌,应该在45岁或如果亲属的癌症早发则在45岁之前,开始肠镜检查。如果进行过结肠镜检查,且既往结肠镜结果正常,可以每10年复查一次。
便潜血阳性的筛查人群,什么时候做肠镜更合适?
按照目前的筛查方案,便潜血阳性的适龄人群均推荐进行结肠镜检查,而且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结肠镜。通过对天津筛查数据的分析,拖延时间超过6个月,结直肠癌的检出风险就会有所增高,这和国际上的其他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因此大肠癌筛查的高风险人群,建议更加积极的接受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