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做好分级诊疗工作的建议”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贵单位在市政协十三届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做好分级诊疗工作的建议”,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市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这些建议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对我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具备极高的借鉴价值。
一、推进分级诊疗工作进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
1.2016年底,我委会同市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社保局共同下发《市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将进一步发挥医联体作为分级诊疗制度载体的作用,要求各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区域内的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医联体。鼓励我市三级专科医院参与医联体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全部纳入医联体范围。医联体内的上级医院要承担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诊、巡诊、带教等任务。上级医疗机构现有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及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二级以上医院要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要求,为医联体内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至少10%的预约号源,并根据转诊情况动态调整。二级以上医院对其收治的患者中病情平稳的符合下转条件的,要按照转诊流程转诊至下级医院。
2.针对双向转诊流程和标准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了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6类疾病的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对6类疾病转诊标准和流程进行规定,但是目前双向转诊的环节、表单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和依据,因此我委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天津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目前第一稿起草已经完成工作,从双向转诊的定义、流程、环节、表单等方面进行政策指引,目前该实施方案正在征求意见,将为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提供政策依据。
(二)探索符合市情的分级诊疗推动模式
目前已经在全市推行以高血压、糖尿病为试点病种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并形成“五位一体”的推动模式,一是以疾病诊治为基础,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核心,探索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服务模式;二是以医联体为基础,以上下联动为核心,探索建立重大慢性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推手,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探索建立远程会诊和辅助学科共享模式;四是以专科建设为切入点,以急慢分治为核心,探索建立急危专科疾病转诊抢救服务模式。五是以人才建设为抓手,以鼓励流动为核心,探索完善医师区域注册模式。
围绕这五方面工作,我市各医疗机构均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医联体,完善9项医联体内部管理制度,形成责任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实现人才和资源的“两吸引”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的“双提升”。天津市河西区建立医联体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三级医院—河西区医联体信息交互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网络互联。天津市河北区整合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借助千兆光纤卫生专网建立区域医联体。组建副高级以上专家库,发挥大医院专家会诊、质控、指导作用。同时,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以及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分别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胸痛、儿科、妇产科、代谢病、新生儿先心病共5个专病医联体。充分发挥了专科医院的学术带头作用,通过专科医院的技术支持,建立预约转诊绿色通道,逐渐形成社区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服务模式。这些对促进双向转诊的完善和建立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三)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针对全科医师的培训培养,我市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自2013年起,启动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设项目。结合各区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分期开展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及再认证培训、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等多项培训。2016年,全年开展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等各项培训22班次、完成培训学员近2000人次。2017年,将持续开展基层卫生能力建设项目,重点开展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以及慢性病诊疗等专项培训,加大基层医疗实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项目临床技能培训内容。二是继续实施百名医师进社区工程。2009年1月,我市正式启动“天津市高级医师百人团进社区卫生工程”。此项工程以居民就医需求为导向,以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基础,以长效管理机制为保障,建立支援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员交流、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协作互动关系,逐步完善集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自2009年启动至今,已累计派出22批支援队伍,共计3600余名医师,深入到市内六区的6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涉农区县的二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进行诊疗、带教、培训等多项支援工作。2017年,将继续推进城市百名医师进社区工作,鼓励各区建立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进行业务指导与全科医生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的制度。三是深入开展我市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培训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工作规范、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建立质量控制长效机制、构建科学的结业考核模式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深入开展我市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将培训范围覆盖至全行业,实现了以行业需求为主导、打破人员身份界限的全员培训,切实将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服务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作为培训主旨。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市在培规范化培训学员共计4012名(其中全科医师435名),分布在全市146个学科培训基地。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稳步推进,切实促进了天津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扩大了人才数量,提高了人才水平,以培训为契机实现了市、区、街乡的行业互通,为彻底实现医改的既定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
国家卫生计生委“九不准”中明确规定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深化医改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内部分配激励机制。严禁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医疗卫生人员奖金、工资等收入与药品、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不准开单提成,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通过综合目标考核,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严禁医疗卫生机构在药品处方、医学检查等医疗服务中实行开单提成的做法,严禁医疗卫生人员通过介绍患者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医药产品等收取提成。目前,我委在全市卫生计生行业“开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严厉整肃行业不正之风”专项工作,将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九不准”也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同时,我市还在控制公立医院规模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将公立医院由粗放型发展转为集约型发展,由注重规模扩张转变为注重精细化内涵质量管理。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我委正在起草我市的实施方案,着力于完善医疗集团、医共体等纵向医联体建设,促进紧密利益相关,健全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横向医联体建设,编密织牢我市医联体建设网络,切实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
感谢对我市卫生计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以后经常联系。
2017年5月22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卫生计生委,022-23337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