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十年”的开篇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布局之年,为推动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共同开启“十五五”乃至未来一个时期三地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新局面,6月26日,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召开天津市推进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专家座谈会,通过区域一体化视角,为深化京津冀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栩冬出席座谈会议并作工作部署。来自市协同办、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省医科大学、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的专家出席并作交流发言。
会上,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祥飞教授以《天津市推动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为题作主旨演讲。依托研究中心近年来在京津冀卫生健康领域科研成果,李祥飞教授从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成效特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涵、长三角和成渝等城市群协同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专题讲授并提出思路举措。来自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卫生医疗机构的专家和委相关处室负责同志,结合自身科研、工作实际,围绕优化三地资源均衡配置、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均质化水平、推动卫生健康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进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等重点领域进行深入研讨。
王栩冬同志充分肯定此次专家座谈会的意义和效果,并围绕落实2025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为推动“十五五”期间京津冀卫生健康事业开新局、谱新篇作出天津贡献提出七点要求:一是融入大局、统筹谋划。推动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尤其在“十五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优化三地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提升卫生服务均衡化水平、解决居民看病就医急难愁盼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民生意义。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坚持规划引领、立足职责定位、强化协同融合、深化机制创新,为共同推动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跨越式发展贡献天津智慧、天津方案。二是科研协作、资源共享。三地专家学术素养深厚、实践经验丰富、调查研究深入。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自身领域,加大学术研究、建言献策力度,用好智库平台资源,深化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战略支持。三是双向赋能、一体发展。发挥三地卫生健康领域高端学科众多、科研人才集聚优势,统筹学科培育、人才引育一体发展,通过联合科研攻关、跨学科协作等方式提升整体科研水平,打造优势学科与人才交流“软联通”。四是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发挥我市专科学科优势,以强基、筑高、登峰工程实施为牵引,高效承接北京优质医疗资源,推动津、冀两地资源互动,提升三地医联体覆盖面、服务标准同质化,不断提高三地群众健康福祉。五是扩面提质、优化体验。聚焦三地居民看病就医需求,通过区域医联体共建、专科联盟扩容、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方式,有效推动三地医疗服务同质化提升、均衡化布局。六是数智赋能、互联互通。加快信息化联动建设,优化信息共享与数据治理,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入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三地医疗信息化、协同化、一体化水平。七是对标对表、学习借鉴。借鉴先进地区推动卫生健康协同发展路径做法,学习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城市在医疗合作、学科建设、人才培育、疾控应急等方面经验,结合天津自身特点,探索差异化、可持续发展模式。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以此次京津冀三地专家座谈会为契机,积极融入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格局,在规划衔接、部门协同、政策联动、资源共享等方面升级加力,推动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
市卫生健康委分管负责同志,委政策规划处、人事处、网信办、医政处、中医医政处负责同志,参会单位相关人员参加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