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卫生系统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卫生工作提出的要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科学谋划2013年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放在推进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上,不断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开展“1633”项目建设,即“深化一个医改重点,提升六项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三个体系,强化三项社会卫生工作”。
深化一个医改重点。着力推进载体建设,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升改造工程,计划提升改造天塔街、东海街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甲寺街南北大街、下瓦房街大沽路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决策、监督、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药品集中管理模式,加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导,确保全区人民用药安全。加强医院自身建设,积极筹备区属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继续开展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增强居民个人资料的安全性、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提升六项医疗服务水平。推行服务标准化工作。以友谊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标准,在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行服务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预约诊疗、无假日门诊等便民服务措施。在已建成的“国医堂”内推广预约诊疗服务模式,逐步增加预约号源占门诊总号源的比例;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约范围扩大到口腔科、产前检查、中医科、门诊输液室等;探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三级医院预约诊疗工作,有效实现基层医院与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大力推行无假日门诊工作,鼓励基层及民营医疗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延长门诊时间,切实方便群众就医。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全区16所公立医院、23所民营医院中全面深入推进,优化服务流程,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与管理。对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质控管理,强化安全意识,保证医疗安全,做到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热情、有效的医疗服务。加快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以全科医学、社区护理、中医药在职培训为重点,开展适宜社区的培训项目,选送基层医师参加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推进社区中医药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推广力度,努力降低药占比和次均费用。深化“国医堂”内涵建设,积极开展中医药“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三个体系。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质量和标准,做好与天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整的对接工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免疫规划工作水平,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力争创建天津市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完善妇幼卫生体系。加快推进区妇保中心项目,确保明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落实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2013-2020年),重点推动孕期体重管理以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筛查与防治等服务项目,确保不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并将婴儿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别控制在6‰和7‰以下。
强化三项社会卫生工作。加强食品安全三级监管网络建设。巩固梅江地区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示范街管理水平,完成文化中心示范区域的创建工作。完善重大活动卫生监督保障运行机制。建立现场监督保障应急队伍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队伍,确保各项重要活动的顺利举办。加强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监督,学校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监督。扩大职业健康检查覆盖面,规范传染病日常监管,与教育部门协调配合开展以学校饮用水卫生为重点的监督检查。
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