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十二五”深化医改规划:到2015年群众看病负担明显减轻

发布日期: 2012-03-23 00:00
来源: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数据看医改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我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超40元

  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

  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覆盖所有统筹地区,支付比例提高到50%以上

  实现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分别达到医疗机构总数和服务总量的20%左右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以上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将达95%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

  婴儿死亡率降低到12%。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2/10万以下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6%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40%以上

  核心提示

  十二五期间要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据新华社北京322日电 根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这个规划主要明确2012-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是未来四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提出,到2015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卫生总费用增长得到合理控制,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群众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降低到12%。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2/10万以下。

  规划从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建立强有力的实施保障机制等方面,明确了未来四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

  规划要求,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以维护和增进全体人民健康为宗旨,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增强全民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重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提高医药卫生体制的运行效率,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关链接

  扭转公立医院逐利行为

  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指出,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规划指出,坚持公立医院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明确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目的和应履行的职责,扭转公立医院逐利行为。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含国有企业所办医院)数量和布局,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规模和设备配备。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

  规划表示,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规划提出,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收费标准,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规划提出,推进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

  实现非公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20%

  鼓励社会资本办大型医疗集团

  医改规划提出,到2015年,实现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分别达到医疗机构总数和服务总量的20%左右。为实现这一目标,将进一步加大鼓励和促进社会办医的力度。

  一是放宽社会资本办医准入。要落实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社会资本优先的原则,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开办私人诊所。

  二是进一步改善执业环境。要全面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在税收、价格、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大型设备配置、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鼓励和优惠政策,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创造公平发展环境。

  三是坚持扶优扶强。要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契合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也是国际上通行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的医疗机构,发展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大型医疗集团。

  建立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体系

  5年内取消死囚器官捐献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22日在杭州表示,我国将尽快建立器官捐献体系,并承诺在3-5年内彻底改变过去主要依靠死囚来获得移植器官的畸形方式。

  在此间举行的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总结会上,黄洁夫称,一个全国层面的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体系正在建立之中,目前试点工作已在全国16个省市展开。他说,取消死囚器官捐献这一承诺,代表了政府层面的决心

  由于缺乏公民的自愿捐献,中国此前绝大多数的移植器官来源于死囚捐献。据卫生部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50万的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每年仅1万人能够接受移植手术,器官缺乏是主要原因。
分享到:

上一篇: 市卫生局发布《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标准1.1版》
下一篇: 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2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