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为了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保健和医护照顾问题,引导一般医疗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亟需打造一支目前资源稀缺的全科医生队伍。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卫生局将以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项目列入本市的10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年9月,为期两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启动,这标志着本市的医疗卫生队伍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全科医生作为一项新职业将接受一整套正规化的教育培训,本市也将建立起一支正规化的全科医师队伍。截至今年9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已在本市实行两年,共招收两届学员312名,分布在本市35个全科临床培训基地接受培训。目前,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的首批全科医生将结束为期两年的规范化培训,正式“入驻”社区医院,他们将覆盖到全市42%的基层医疗机构,为99所社区医院注入强有力的技能支持。这第一届的152名毕业生也是我国首批按照医改要求培训的全科医生,他们将有助于真正实现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之间有效地双向转诊。
本市全科医生培训采用“单位人”的培养模式,那些确定被社区医院聘用的刚刚走出校门的新医生是主要培训对象。各规范化培训基地是以学科为单位组建的,本市在第一中心医院、人民医院和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36家各级医疗机构,确定了西医25个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和46个全科社区培训基地;中医10个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和17个全科社区培训基地。两年间学员们在培训基地中,不仅要轮转内、外、妇、儿等多个科室,还要在培训期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通过培训基地组织的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及全市统一的结业考核,合格者将拥有《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对于学员来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是一次提升技能增长见识的好机会,更是一次要求严格、专业涉猎全面的入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