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卫生局党委坚持多渠道、大规模面向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初步形成了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的工作机制,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统一思想认识,确立面向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工作思路。局党委经过专题调研和集中研讨,进一步认识到,把基层一线作为锻炼和考察干部的主战场,作为识别和使用干部的主阵地,是确保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党委常委会多次对面向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问题进行研究,并召开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培养选拔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把面向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放到战略位置来谋划、来推进,明确了坚持重在基层一线发现、重在基层一线储备、重在基层一线锻炼、重在基层一线使用的工作思路。
二、创新方式方法,多渠道大规模面向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一是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方面。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个人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结合起来,并组织干部赴边远山区、偏僻乡镇卫生院,实地调研农村缺医少药、医疗卫生机构资源不足现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先后选派98名基层干部赴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医学院、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部进行专项培训。二是坚持把艰苦环境、重大考验作为干部实践锻炼的重要途径。选派19名长期在局机关工作、经历单一的干部,分期分批到医疗纠纷多、综合环境差的基层单位挂职锻炼,同时每年从基层单位选派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到局机关挂职;选派13名处级干部和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援疆、援藏和援外工作;选派200余名干部参加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的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三是坚持把重要工作、重点工程作为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平台。选派20余名知识层次较高、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研究提出具体措施;选派12名后备干部通过任职、挂职等方式,参与卫生资源调整重点工程建设,特别是到人民医院等10个有基建、搬迁任务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工作;选派11000余名优秀基层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万名医师支援农村、社区卫生活动,以及奥运会天津赛区、达沃斯论坛夏季年会卫生安全保障等工作。
和工作特殊需要的年轻干部,打破常规进行破格提拔。近年来,先后对16名干部予以破格提拔使用。三是注重人岗相适。对从基层一线选拔的干部,充分考虑他们了解基层情况、群众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优势,主要安排在信访接待、医政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岗位。在基层单位领导班子配备时,综合考虑班子结构和干部综合素质、发展潜力等,实现干部专业特长、发展愿望与岗位需要的优化组合。近年来,有396名经过基层一线培养锻炼的干部走上处科级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