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本市六举措防控寨卡病毒

发布日期: 2016-05-18 00:00
来源: 天津日报

北京市近日确诊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截至目前,我国的江西、广东、浙江、北京均报告发现了输入性病例。记者昨日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为应对可能到来的疾病风险,市疾控中心已做好了风险研判、提升检测能力、做好虫媒监测等六方面准备工作。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约有20%的人会出现症状,多表现为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轻微症状,持续2天—7天自然缓解、痊愈。自2015年5月以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有寨卡病毒病疫情报告,主要以南美洲为主,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为应对可能到来的疾病风险,市疾控中心从六方面做好了准备工作。一是密切关注疫情进展,由专业人员每日收集汇总国内外疫情进展,及时掌握疾病动态,以便科学指导防控工作的开展。二是开展风险研判,虽然本市存在寨卡病毒病输入的风险,但因气候条件及蚊虫种类、密度原因,疫情在本市传播风险很低,但仍需加强出入境检疫,严防病例输入。三是提升实验检测能力,该中心实验室完成了寨卡病毒检测的内部预实验,并储备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黄病毒属的鉴别诊断试剂,已经能够开展寨卡病毒相关实验室检测工作。四是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全市专业人员进行疫情进展及风险研判等培训,并要求做好辖区医疗机构的二次培训,做好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各级疾控机构可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五是做好虫媒监测准备,本市既往蚊虫媒介监测数据显示,未发现传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和非洲伊蚊等,同时白纹伊蚊的密度非常低,但是疾控部门已做好相关监测工作准备。六是多部门信息联动,疾控机构已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建立联系,互通信息,及时掌握防控动态。

分享到:

上一篇: 本市布控严防寨卡病毒
下一篇: 泰心医院三举措破除以药补医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