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灾难给生者内心留下的,也许是一生都难以愈合的伤痕。灾后的恢复建设中,心灵的重建同样重要。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已有147名国家和天津市精神心理科专家、心理咨询师等参与到此次灾后心理救援工作中,累计开展心理干预1475次。
让受惊丧父男孩走出伤痛
童永胜是北京最大的三甲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发生后,他接到任务赶赴泰达医院,为需要的人进行灾后心理干预。
小涛(化名)的父母在滨海新区工作,今年暑假期间,他从老家来到滨海新区找爸爸妈妈。爆炸时,他的父亲为保护他而遇难,但小涛还不知道这个噩耗。他浑身发颤,一边嚎啕大哭,一边反复叫喊着“爸爸找不到,爸爸找不到了”。后来他知道父亲遇难后,更是郁郁寡欢。为此,他的妈妈带着他来到泰达医院寻求心理援助。
经过检查,童永胜发现小涛虽然在肢体上完好无损,但不停地抽泣,不与人交流。“爆炸带来的惊吓和失去父亲的痛苦,给他的心灵造成双重创伤,如果不及时给予干预,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童永胜对记者说。
作为心理疏导方面的专家,童永胜利用自己专业的语言技巧和肢体接触,慢慢让小涛有了信任感,建立了信任关系。第二天,小涛妈妈再次把他带来时,童永胜发现孩子虽然不再痛哭,但变得极为沉默。童永胜再次进行心理疏导,使他感受到爱和关心。第三天,小涛的情绪渐渐平静,能与人正常交流。第四天,小涛的情绪基本正常,童永胜告诫其家属,希望孩子尽快回到家乡,过原来熟悉的生活,慢慢忘掉伤痛。
“第四天过后,这个孩子没再来进行疏导。”童永胜说。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同事还对小涛母亲进行了心理干预。这位失去丈夫的妇人一样需要关爱。可是,她的情况与孩子又不同。童永胜和同事让她重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来源,如果她不能从悲痛中站起来,那么孩子也不会真正好转。母性是伟大的,最终她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和儿子一同好起来。
“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实施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要根据当事人情况来定,短则数天,长则数月。”童永胜说。
帮助受惊群众找回安全感
“根据经验,心理援助通常应该在伤病救治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即伤病情稳定后再开展比较合适。”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唐登华表示。
日前,心理专家接到泰达医院临床科室的电话,说有一女性伤者,几天来一直反应迟钝、木讷、记忆力下降,结合各项检查,科室进行了会诊,排除了脑器质性损伤。
心理专家迅速来到病房,只见伤者毫无表情地躺在床上,对外界无任何反应,心理专家决定给伤者床旁治疗。经历大的灾难,一些人陷入了震惊阶段,出现了茫然、反应慢、木讷、无语、记忆力改变,这属于常见表现。经过专业诊治,会恢复但需要过程。
心理专家坐在伤者床旁,亲切地说一些家常话、鼓励话,慢慢地,伤员被专家的关怀和温暖所感动。随后,专家开始为伤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在这个过程中,伤者跟随专家的语言进入催眠状态。当伤者闭上眼睛,专家用语言小心地还原了爆炸情景,当伤者显示出惊恐害怕的反应时,心理专家紧握她的手,并适时地给予语言的支持和安慰,使她感觉到有人帮助,有支撑的力量。
接下来,几天来消极卧床的她,要求下地走走。伤者的表情随着治疗的进展逐渐放松了,与之交谈也顺畅多了。
“通过这例治疗,让人感悟很深。”心理干预专家西英俊主任说。当事人经过大灾大难,安全感完全丧失,恐慌惊悸,这个时候,他需要社会支持,需要温暖环境,需要有人指导迷津,心理治疗师应该就是发散温度、支撑信念、带着当事人自我修复走出困境的人。
“基层民生课堂”开展心理援助
需要心理援助的不仅是群众,消防队员、公安干警等同样需要心理疏导。“爆炸发生后,按照公安部部署,我们迅速成立了滨海基层民生课堂·天津市法制心理学会心理援救专家组,并深入一线开展心理救援。”天津市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天津市法制心理学会会长刘援朝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2011年以来,滨海新区积极探索新做法,由100多名有理论和业务专长的基层民生课堂讲师组成讲师团,在社区、工厂、工地等开办“基层民生课堂”讲座,给当地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传授知识、宣讲时事、解疑释惑、进行心理辅导等,帮助外来务工人员适应新环境。先后授课近千场,有9万多人走进课堂。
爆炸发生后,“基层民生课堂”迅速与天津市法制心理学会联合开展心理援救。8月13日,学会派出首批心理援救志愿者6人,分别对受害员工、天津港消防队等遇难和失联人员家属开展心理疏导。8月14日,又组织14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在政府和社会需要时,提前做好准备。8月15日,65岁的刘援朝作为公安部心理救援专家组的成员深入一线,参加了对消防队员、天津港公安局民警、死伤和失联人员家属的心理救援。随后,学会又派出了20名心理救援志愿者,深入不同医院开展工作。
截至目前,滨海基层民生课堂·天津市法制心理学会先后举办8场危机干预培训讲座,340多人接受了培训;危机干预32人次,个体心理咨询辅导34人次,团体辅导和危机干预讲座15次,430余人受益;对51名现场抢救人员、消防战士做了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并提供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