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第一时间赶赴医院 白衣天使72小时抢救伤员(图)

发布日期: 2015-08-21 00:00
来源: 每日新报

隋铁泉

杨万杰

杜幻

范若焱

  出于职业需求,滨海新区很多医护人员选择在距离医院较近的小区安家落户。而在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时,他们不约而同地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顾不上受伤的家人,直接进入急诊、病房开展救治。心脏破裂的伤员活了下来,心脏骤停的伤员活了下来。而他们的亲人,肋骨骨折的母亲被“遗忘”了十多个小时后,才被想起。他们之中,最长在院工作时间达到了72小时。

  没有体外循环他在心脏上缝针

  看到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胸外科主任隋铁泉时,他正在ICU病房查看几位伤员的情况。事故当晚1时开始,胸外科收治第一位伤员:头部出血、全身多处劈裂伤、右胸多发肋骨骨折、双肺挫伤、右上肺爆裂伤……隋铁泉立即投入到手术中。接着,一台接一台的手术都是生死攸关的重难手术。

  等到隋铁泉站在第六台手术台上时,他发现伤员胸腔里竟然积了2000毫升血,一排查才发现伤者为右心房破裂!手术间的全体人员都愣住了。“我的国外的导师曾说过,心脏破裂手术成功有两个关键因素,首先要有体外血液循环机,其次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隋铁泉说,当时这个伤者心脏破裂1.5公分,心脏还在跳动、喷血,医院没有体外循环机,在这种情况下缝合心脏,如果有微毫的误差,后果将不堪设想。但他没有时间思考,也别无选择,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救人”。隋铁泉开始缝合心脏,为了避免心脏压力将缝合处崩开,总共缝合了约5公分长的破口。大约10分钟的缝合后心脏没有出血,手术成功。现在这位伤员正在迅速恢复着。

  生死72小时用安眠药逼自己睡觉

  事故发生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成为接收伤员最多的医院,救治危重伤员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重症监护室主任杨万杰身上,他带领医护人员夜以继日与死神赛跑。从急诊帮忙再回到ICU,这里已经收治了3个病人,其中有一个极危重的病人,已经有过一次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恢复,可就在这个时候,病人再次出现了心跳骤停。于是他们再次心肺复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液体治疗、伤口紧急缝合、止血、包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让伤员活下来的机会。20分钟后,这位伤员的心跳再次奇迹般地恢复。接着,一位已经昏迷的消防战士被送来,爆炸中猛烈的冲击波导致这位消防员的腹部、胸部和腿部受伤,被炸碎的消防车玻璃也引起他身上多处皮裂伤,经过连夜手术和抢救,这位只有20岁的消防员终于在第二天苏醒过来。

  25个小时后,杨万杰告诉自己“我必须休息,明天还有很多事情。”尽管累得要死,但是全身机能还在“亢奋”中,让他难以入眠。于是,他拿出安眠药强迫自己睡觉。72小时里,他就是靠安眠药才能睡上几个小时。

  孩子哭不停才发现脚受伤了

  泰达医院胸泌外科的护士长杜幻家住海港城,距离爆炸现场只有500米。已经入睡的她被巨大的爆炸声和震动惊醒。“脑子一片空白,只觉得天特别红,楼在晃,我家在顶层18楼,窗户和门瞬间都没有了,紧接着又震了第二次,当时我已经趴在地上了。”杜幻说,“我穿着睡衣,赶快和爱人抱着1岁多的孩子跑下楼。”下楼后她才发现丈夫受伤了。当时小区很乱,杜幻第一个想法就是要赶到医院去。

  她幸运地拦到一辆出租车赶往医院。上车后,她发现丈夫的腿一直流血不止,赶紧用衣服绑住他的伤口止血。到医院后,她脱掉睡衣,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也受伤了,“相比其他伤员,这点儿伤算不了什么。”她简单处理一下就走进了病房,当时第一批受伤的消防员刘斌刚刚转到了她的管辖病房,安置好了之后,便立即走进了急诊,帮忙救治伤员,这一忙就是20多个小时。忙起来时,杜幻根本顾不上丈夫和孩子,直到听见孩子大哭,发现孩子脚受伤了,才抱去缝了3针。后来她才知道,丈夫腿上有4处伤口,都很深,缝了20多针。

  母亲骨折竟把她“忘”在办公室

  同样是住在海港城,骨科医生范若焱在爆炸后背着母亲往外走,到了医院后就把母亲放在自己办公室,便下楼去急诊室帮忙。他前前后后缝合了超过15个病人,“这些伤大多数都是被玻璃划伤的”,一直忙到转天下午3点,他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看见母亲脸色不好,还直喊胸疼,担心自己无法照顾,他便将在宝坻的岳父请来将母亲接走送医,经过医院检查,母亲的肋骨骨折3根,并产生血气肿。而这个病情直到14日他才知道。由于岳父母还要照顾自己怀孕的妻子,他只好将母亲再接回泰达医院,自己抽空去照料,而自己则在办公室里打地铺睡觉。

分享到:

上一篇: 急救中心李开涛:那一夜,全市“120”集体出动
下一篇: 援助者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警惕替代性心理创伤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