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援助者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警惕替代性心理创伤

发布日期: 2015-08-21 00:00
来源: 渤海早报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全市参与救援工作的专业团队,包括武警官兵、医疗救护、心理咨询师、社会志愿者等人群,他们在救援的同时,灾难和事故现场也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冲击,很可能遭受替代性创伤成为心理受伤者。那么,他们的心理该如何防护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参与此次心理救援的专家,天津市安定医院心理专家龙鲸主任。

  此次灾难事故的援助者,不但包括参与救援工作的战士、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还包括政府人士,以及到前线进行救援报道的新闻记者等。龙鲸主任提出,从灾难心理学的角度,他们都是需要得到心理援助的第二级人群,受创伤程度仅次于直接卷入灾难事件的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尽管他们大多数都没有直接经历巨大的灾难,但在救援过程中却极有可能目睹大量损毁的建筑物,血肉模糊、肢体残缺的躯体,聆听悲惨的故事,因而成了“替代性创伤”的受害者。甚至于,他们在听受灾群众哭诉时会流更多的眼泪,在夜晚会失眠,或者一次又一次地梦见那些触目惊心的场面。

  有些人内心会难以承受现场的气氛和环境;也有人在目睹惨状之后,因不能直接参与救援而对自身职业行为的价值产生怀疑;又或者反应非常亢奋,连续高强度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抱以过高的期望,产生焦躁情绪。这些异常行为通常都是出于同情和共情而困扰身心,甚至心理崩溃。龙鲸主任指出,出现以下征兆和表现的时候,往往表明帮助者出现了心理崩溃感:一是身体反应易疲劳,表现为体能下降、眩晕、呼吸困难、胃痛、紧张和无法放松等;二是创伤心理反应和人际冲突,表现为与人交流不畅、情感迟钝、愤世嫉俗、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愤怒、缺乏耐心、失去信任感等;三是职业上出现了耗竭感,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软弱内疚、对于自己无法做得更好产生罪恶感、对于自己是否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以及过分替受害者感到悲伤和忧郁。

  龙鲸主任指出,针对心理援助者来说,首先应当意识到自己也是普通人,一样会有情绪、有感情,需要被支持。一旦心理援助者自身出现了自己无法调节的情绪时,可以向团队中的成员倾诉,释放情感,得到帮助和支持,让情绪调整过来。如有条件每支救援团队应配备固定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团队内部要有定期的分享、讨论制度;对援助者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应当贯彻于救援活动的始终。

分享到:

上一篇: 第一时间赶赴医院 白衣天使72小时抢救伤员(图)
下一篇: 女婴母亲爆炸中受伤“ 护士妈妈”病房喂奶(图)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