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理性对待“麻疹疫苗不良反应”

发布日期: 2015-07-01 00:00
来源: 健康周报

家里小孩刚满8个月,听医生的话及时接种了麻疹疫苗。一周内相安无事,吃、睡如常,活泼有加。

可是第8天,睡不实,吃不爽,时刻要人怀抱,哭闹愈加频繁,百思不得其解。晚上,忽见两颊红晕,周身发热,再试体温,已是38℃。不咳,没有流鼻涕,不拉肚子,身上也没有任何变化。家里学医的多,印象喂养过量,怀疑是“积食着凉”。第9天,体温恢复,而两颊红晕聚集成了散在的几粒红疹,细查耳朵后面、脖颈、前胸后背以及四肢也有稀稀拉拉的红疹。疹形突出皮肤,红或深红色,圆形为多,大小直径约1毫米。晚上红疹更多,范围也大了许多。好在他的食欲有所恢复,哭闹有了大段的间歇。

迅速启动脑记忆,排除可能的小儿发疹性疾病。没有吃药,食物仍是几个月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奶粉,不会是药物、食物过敏;幼儿急疹不是,幼儿急疹起病很“凶猛”,发热可高达39~40℃,持续3~5天,最大特点是体温骤降后,全身出现红色斑疹和丘疹,迅速遍及全身,面部和膝以下很少,皮疹在2~3天内自行消退,不留痕迹;手足口病不像,手掌和足底没有皮疹啊;水痘也不可能,皮疹出现的顺序、位置和疹形都不像;春天里多发的麻疹、风疹发病早期很像普通的感冒,多有流鼻涕、流泪、咳嗽、打喷嚏等现象。还考虑了不大多见的传染性红斑,可是没有两颊明显、蝴蝶形的红斑。小孩几乎不出家门,往来人员也无咳嗽、发热等病人,只是坐自家车到医院接种了疫苗,没有传染的来源。几经讨论,难以排除的就只剩下接种麻疹疫苗了。

事实上,接种麻疹疫苗后有可能出现一过性皮疹以及轻度发热。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依靠一次不会出现临床疾病现象的感染过程,刺激身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力,预防麻疹。

2008年,我国将麻疹疫苗的剂量从0.2毫升增加到0.5毫升,目的是强化接种后的免疫力,延长保护效果,加快我国消除麻疹的速度。之后,接种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确实增加了,一些婴儿在接种后6~10天出现发热反应,一般在38℃左右,热退后还可能出现持续1~2天的红疹子,甚至有轻微的流鼻涕、流泪等现象。这些不良反应在3~5天内可以恢复,若体温不超过38.5℃,不必去医院,多喝些水即可。

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这些接种不良反应,毕竟接种使我们远离麻疹,带给我们几乎是一生的保护。最近《科学》杂志报道了一项有关麻疹危害的研究,在美国、丹麦、英国等几个国家分析了几十年的儿童健康数据,均显示感染麻疹病毒可引起人体免疫系统损伤,这样的损伤可能长达3年,感染者即便麻疹痊愈,仍然饱受其他传染病威胁,其后2、3年间难以招架其他传染病。因此,接种麻疹疫苗的好处不只是预防了麻疹。接种不良反应与患上麻疹相比,与感染麻疹病毒引发的免疫系统损伤相比,更应该受到科学对待。

虽然人们需要理性对待接种不良反应,但还是要尽可能减少接种后不良反应,尽可能在获得麻疹免疫力时避免任何伤害。为此,接种前、后应该特别注意几件事:接种前,观察孩子是否处在完全健康的状态,接种疫苗是外来刺激,刺激身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力,若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产生的免疫力会打折扣。接种后,要在接种门诊观察30分钟,以免出现特殊的异常反应时,延迟医治;照料好孩子,多喂水,多休息,不要剧烈运动,当天不要洗澡,避免接种处感染。通常接种不良反应轻微,持续时间短,不必做任何处理。但是,出现高热必须及时就医,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

分享到:

上一篇: 33名津医启程赴非洲 救治当地患者培训医护人员
下一篇: 第一中心医院完成全国首例小儿胰岛移植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