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在本市启动

发布日期: 2015-06-02 00:00
来源: 天津日报

为建立科学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协同医疗救治体系,最大限度地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有效降低疾病负担,进一步提高我国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的通知并下发《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中国医师协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2015年立项开展国家医疗质量改善项目“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

  5月27日,该项目在本市正式启动。本市项目执行主席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万征教授担任,统筹规划天津市急性心梗救治网络的建立和完善。该项目将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的网络和布局,院前、院内能力的提升以及打通院前和院内急诊的绿色通道,加强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等。以此构建起政府、社会、院前急救、医院四位一体的区域心梗救治“大联网”。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由于其死亡率、致残率高被公认为影响百姓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头号杀手,是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随之增加10%,全国95%心梗患者错过黄金救治时间。所以,医疗急救体系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流畅,直接决定了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的救治结果。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建设,实现院前急救体系与医院无缝对接,能提高心梗患者的转运效率和救治比率。把急救中心和有资质的医院整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急性心梗救治的成功率。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的要求,市卫生计生委积极转发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的《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要求天津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提出了工作要求:一、提高认识,加强能力建设。市急救中心按照技术方案要求加强院前现场急救专项培训工作,加强与医疗机构间转诊接诊救治患者的能力建设。加强院外及非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定点医院相关患者转诊机制的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救治水平。PCI及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定点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放射科等相关业务科室的能力建设。二、提升能力,做好无缝衔接。PCI及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定点医院应根据自身条件,积极探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建设,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技术方案为疾病治疗核心做好本单位的工作预案,院内涉及各主要科室应进一步细化实施措施,完善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及联系人,确保做到与市急救中心的无缝衔接,院内各科室统一协调,紧密配合,各环节24小时通讯畅通,无障碍联系,为急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缩短救治时间。三、完善考核,落实制度。四、加强沟通,报送信息。

  其实,本市在国家卫计委出台此通知之前,已经开始了相关工作步骤:

  2014年12月22日,由市卫生计生委召开天津市急性心肌梗塞规范化救治工作启动会,介绍全国急性心肌梗塞规范化救治整体情况。会上,市心脏学会会长、医科大学总医院介入心脏病学研究室主任万征教授介绍了本市急性心肌梗塞医疗救治整体情况和医科大学总医院急性心肌梗塞规范化救治工作经验。

  2015年2月,市心脏学会会长万征教授在政协天津市和平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案上提出《做好胸痛患者就医指导的公益宣传的建议》,在市政协会议上联合36位分组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出台《天津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2015年2月13日及4月30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会议室分别召开天津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天津市项目动员会和项目方案与流程讨论交流会,全市28家具备资质医院踊跃报名参加并热烈讨论。

分享到:

上一篇: 天津市第二儿童医院正式开诊 两种途径预约挂号
下一篇: 推行便民服务 确保医疗安全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