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市卫生计生委坚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体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惠及百姓健康为主线,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住院患者无陪护和营养包餐制,持续实施医疗资源调整缓解患者就医难,在稳步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资源调整的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为140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不断深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等等。通过这些实打实的举措,使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从卫生改革与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亮点一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作为本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取消行政级别、实行院长负责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医务人员绩效与科室收入无关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机制体制创新。2014年9月1日,泰心医院启动了医药分开最后一项改革任务,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上调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高难度心脏手术等医疗服务价格,降低了核磁等大型检查价格。该院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实施重点药品监控,严格控制“大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百姓负担,综合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亮点二
医疗纠纷调处再上新台阶,经验在全国推广
——医疗纠纷处置规范更严谨、措施更便民、保障更有力
继2009年本市在全国率先颁布了《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后,201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医疗纠纷处置条例的立法工作,将医疗纠纷处置工作从政府规章上升到地方法规的层级,正式纳入法治的框架内。在各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医疗纠纷处置条例》在2014年11月28日经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中央综治办、国家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5月联合在津召开了“全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推广本市经验和做法。
亮点三
坚持科学管理,医疗服务水平再提升
——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2014年市卫生计生委制定了三级医院准入设置标准,强化医疗质控体系建设,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强服务监管与评价。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实时监控。规范院前急救管理,加大违规行为处罚力度。配合公安部门开展严厉打击医闹等专项治理,医疗秩序明显好转。打击无证行医专项行动全年共取缔社会面各类非法行医活动735户次,有效净化了医疗服务市场。积极推进住院患者无陪护和营养包餐制,该项工作在三中心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医院全面实施。截至2014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门急诊服务11174万人次,出院患者148.5万人。经第三方独立测评,2014年全市卫生计生行业患者满意度达到92.7%,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
亮点四
医疗资源调整持续实施,缓解患者就医难
——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放大
2014年,市第二儿童医院和环湖医院按计划完成建设,新建成的第二儿童医院将改变本市现有儿科医疗资源短缺的现状,使本市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布局更加合理,满足广大患儿就医需求。中医二附院主体封顶,天津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和代谢病医院迁址新建项目启动基础施工,一中心、人民医院、三中心、肿瘤医院等医院扩建项目按计划实施。47个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按计划实施。截至2014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数达到6.1万张。在稳步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资源调整的同时,市卫生计生委还进一步完善支持引导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截至目前,社会办医床位占全市医院床位的比例达到18.2%。
亮点五
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为老百姓省钱
——高值医用耗材全部实现网上采购
2014年,正式启动了全市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的网上阳光采购工作,涉及血管介入类、起搏器类、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等10大类20小类高值医用耗材。将采购信息全部挂网,确保采购过程、采购结果阳光、公开。医疗机构可以查看同类品种全市的最高价、最低价和平均价,以此作为医疗机构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的依据。进一步规范了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采购程序,在确保质量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医用耗材采购价格,减轻了患者医药负担,更好地维护患者就医的合法权益。
亮点六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面,补助经费提高
——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所有区县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面不断扩大,执行项目由2013年14类76项扩面到18类80项,人均补助经费由35元提高到40元。全年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发放《天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手册》170万册,为140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别提供健康随访335万人次和105万人次,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338万剂次。家庭责任医生服务模式全面推行,签约服务覆盖所有区县,全年完成家庭责任医生服务协议114万份,开展上门服务30.1万人次。
亮点七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
——本市大肠癌筛查工作获得国际关注
密切监测全市传染病疫情动态,全面做好埃博拉出血热及H7N9疫情防控工作,全年未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实施,于2012年启动,面向本市40至74岁常住居民的大肠癌筛查工作,历经三年,于2014年年底全面完成第一轮大肠癌筛查工作,共为215万名居民开展了包括问卷调查、便潜血和肠镜检查等免费筛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效缓解了患者病情的发展,尤其是对癌前病变的及时诊治,遏制了其向癌症的发展,减轻了因病导致的经济负担,切实起到了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目的。与此同时,继续实施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2014年受益人次达372.7万,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连续九年、十年控制在10/10万和6%。以下。实行全市儿童保健、医疗“一卡通”,为全市160万名儿童发放儿童健康卡。对本市在校的7-9岁儿童进行牙齿窝沟封闭,累计口腔健康检查27.8万余人,窝沟封闭7万余人。
亮点八
健康促进工作
成效显著反响强烈
——开展健康大讲堂200余场
赠阅《健康周报》208万份
为提高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促进氛围,积极组织了健康教育讲师团专家深入社区、学校和企业等开展健康巡讲和健康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利用网络和电台开展健康知识专家讲座。全年共开展精品讲座10场,在社区开展讲座184场,走进学校开展讲座20场,组织专家进行健康志愿服务主题活动11次。仅直接参加市区级健康讲座的听众就达25000人次。通过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和6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市民赠阅《健康周报》208万份,广受好评。
亮点九
居民家门口
享受中医服务
——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建成18个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培训基层医务人员6000余人。创建15家示范国医堂和示范中药房,组织开展中医药科普讲座、拍摄科普宣传片等公益科普宣传活动,为全市65岁以上老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干预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中的特色和作用。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以及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石学敏、阮士怡、张大宁当选第二届“国医大师”。
亮点十
单独两孩政策
顺利实施运行平稳
——受理单独两孩申请基本符合预期
修改《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顺利启动单独两孩政策。截至2014年底,累计受理单独两孩申请27134例,审批26444例,发放二孩生育服务证9596例,出生4855人,政策运行平稳,基本符合预期。组织实施了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终止妊娠的行为,打击“两非”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和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不断深化。全面推动计划生育家庭生育文明、健康促进、权利保障、能力发展和素质提升。认真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组织开展“关怀关爱、共建和谐”主题活动,不断深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