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位于二十四节气芒种后,夏至前,意味着端午节后,气温闷热,酷暑难耐,并且气温仍将持续升高,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极易发生不适症状乃至中暑,这个时候“解暑”就成为刚需。在解暑的诸多解决手段中,最经济简单、健康可持续的首选方案无疑是药膳。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一些解暑小知识与解暑小药膳。
端午节后的解暑药膳选择把握什么原则?
中医养生特别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生活在水中,水的变化一定对鱼有很大的影响。同理,人生活在天地间,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体。从端午节开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四时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暑气。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在暑邪当令的时间段,人体气机的主要变化是:升多降少,阳气易聚于上,中下则不足,这个时间段,对应天地间的变化是,天气很热,地底下井水很凉,对应人体则是上焦热,中下焦寒。在这个时间段,我们解暑以解决“阳亢过升”,使其“升降有序”,又可借天时,养中下之阳,达到阳旺而不过的双重目的。 那么在选择解暑药膳方面我们既要解决上焦的热,也要照顾中下阳气不足,尤其是要避免解暑措施导致的“中下焦阳气的伤害”。
解暑药膳中常用的食材和药材有哪些?
1. 绿豆:性寒,味甘,归心、胃二经,甘寒清热养阴,又入心、胃两经,可清心火、胃火有助于解暑热,本身是一位主降气的药,可助心气、胃气下降,解决气机过升的问题。对暑热引起的热烦、口渴、小便短黄有较好的疗效,是夏季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消暑佳品之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绿豆本身属性为寒,易伤脾胃,如果脾胃本身就虚弱,解暑药膳入口后的第一关“脾胃关“,将无法通过,单纯的使用绿豆,不仅无法运化吸收,发挥解暑的效果,还会导致脾胃受损,中气下陷,湿气横行,患者会出现头沉闷,头上像戴个帽子一样、全身酸疼沉重、腹胀、大便不成型。
2. 小米:性温,味甘、微咸,入脾、胃、肾经。小米最主要的功效是补脾胃,甘味入脾,黄色入脾,小米是黄色的,从味、色、寒热属性及归经上讲,小米有很好的健脾温胃的效果。其次,小米有一定补肾作用,小米性质偏温,略带咸味,咸味入肾,本身又入肾经,所以小米又具有益肾气、补元气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不能单独食用绿豆患者,可将之与小米同食,降温防暑同时避免寒凉伤脾导致运化失调。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小米升糖指数高,对于糖尿病患者谨慎选用。
3. 百合:性偏寒,味甘,归心肺二经,主要功效为养阴润肺(通过补充肺部津液来滋润肺脏)、清心安神(通过祛除内心烦热来安定神志),尤其适合于暑天“干热”的气候食用。
4. 陈皮:性温,味辛、苦,入脾、肺、胃经,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功效。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味养生佳品。中医有“百年陈皮,千年人参”的说法,由此可见,陈皮有着非常高的药用价值。陈皮在养脾胃之阳,行脾胃之气,祛脾胃之湿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功效。
5. 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渗湿,清热利湿的作用。常在祛湿热的药膳中扮演重要角色。
6. 肉桂:性热,味辛、甘,入肾经,能“大补命门相火”,是补火助阳的重要药物,肉桂更重要的功能是“引火归元”,能”召唤“暑热天上浮的虚阳“归元”入下焦。在药膳中扮演“人人都需要,人人都收益”的老好人角色。
常见的解暑药膳绿豆汤需注重不同人的体质差异:
解暑药膳,首选绿豆汤,但绿豆寒凉,并不适合所有人,所以根据不同的体质,绿豆汤可以选择性地添加其他食材,这些食材与绿豆一起煮,不仅可以解暑,还可以顺势而为解决好多其他问题。比如心火旺的人,容易心烦,入睡困难,百合性偏寒,入心肺二经,可润肺,可清心除烦,百合与绿豆绝配,绿豆百合汤不仅解暑,还祛去心火,润肺燥;比如脾胃虚寒的人,吃了凉的就难受,这个时候绿豆汤可以加小米, 小米性温,入脾、胃经。小米最主要的功效是补脾胃,有很好的健脾温胃的效果,绿豆小米汤不仅解暑,还可温脾胃,避免脾胃的二次受伤害;比如体内寒湿比较重的人,绿豆汤里最好加陈皮,为绿豆陈皮汤,因为陈皮性温,入脾经,有行气健脾燥湿功效,这样绿豆汤不仅能解暑,还能燥湿;又比如体内湿热比较重的人,绿豆汤里最好加薏苡仁,薏苡仁性凉,归脾,胃,肺经,有清热利湿效果,绿豆薏苡仁汤不仅能解暑,还能祛湿热。
解暑需重视南北地域差异性
南方“暑热”的方式和北方“暑热”的不同,南方气温相对北方气温较高,但降雨较为频繁,故南方主要以“湿热”为主,老百姓称为的“焖烧锅”,解暑绿豆汤最佳搭档是薏苡仁。而北方气候较为干燥,气温以“干热”为主,热的眼睛都睁不开,很容易把人晒伤,解暑绿豆汤最佳搭档是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