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呈现低龄化、高度化趋势。全国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6-18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近视人数约达1亿,其中,高三学生高度近视率高达20%,若无有效的近视干预措施,据估计203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将达到61.8%,其防控刻不容缓。
为什么现在佩戴眼镜的人群越来越多,近视发展这么迅速呢?
其实近视就是我们人体主动适应大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亿万年前,那时候天寒地冻,想获得一点食物非常困难。所以懂得如何保存能量,是这个种族能够留存下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的身体核心是要想办法尽一切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节能减耗。我们的眼睛是一样的,在看近处的时候,眼睛的肌肉会收缩,就像我们举哑铃,肌肉要收缩一样,眼睛肌肉也要收缩,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能量。
我们经常听说,有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怎么区分呢?
在解释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个概念:远视储备。远视储备理解成一个视力银行, 在出生时,我们的视力是非常富足的,有着一定量的“远视”,随着渐渐长大,存在银行里的“远视”慢慢被消耗,当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我们的眼睛会变成“正视眼”,即达到了收支平衡,而如果我们不爱护眼睛,过度用眼,视力就会变成“负资产”,“近视”就产生了。如散瞳验光后,4-5岁的儿童正常生理屈光度应该为150-200度远视,则意味150-200度的远视储备量,如果此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屈光度只有50度远视,意味着其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打个比方,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区别,就像我们踢足球打篮球,今天运动俩小时,第二天起来可能会胳膊疼、腿疼,这叫“假性近视”。为什么?因为这是短暂的肌肉痉挛,通过休息,很快能恢复回来。但如果你是专业的举重运动员,就算你两天不锻炼,你的肌肉还是会比别人的肌肉粗壮,因为肌肉已经僵硬了,这就是“真性近视”。
近视的预防和矫正措施主要有哪些?
经过近视筛查以及监测等工作,应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分级管理,科学矫治。
1、对视力正常,但存在近视高危因素或远视储备不足的学生,建议其改变高危行为,学校、家庭、社区协同,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日间户外活动,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避免过度用眼,使用适当的照明,减少视近行为,改善视光环境。
2、对远视储备不足或者裸眼视力下降者,其视功能可能异常,建议到医疗机构接受医学验光等屈光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措施矫治。
3、佩戴框架眼镜是矫正屈光不正的首选方法,建议家长到医疗机构遵照医生或验光师的要求给孩子选择合适度数的眼镜,并遵医嘱戴镜。对于戴镜视力正常者,学龄前儿童每3个月或者半年,中小学生每6~12月到医疗机构检查裸眼视力和戴镜视力,如果戴镜视力下降,则需在医生指导下确定是否需要更换眼镜。
4、近视儿童青少年,在使用低浓度阿托品、佩戴角膜塑形镜(OK镜)、离焦眼镜等减缓近视进展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医嘱进行。
不管预防还是矫正措施,治疗近视的主要方法是要减少长时间过强的近距离用眼,因为需要打乱眼部肌肉僵硬的过程,也就是尽可能多时间的往远处看。目前有一个简单的法则可以帮助我们,即20-20-20法则,每20分钟用眼,向20英尺(也就是6米远处),看20秒钟,它就是为了打乱眼睛肌肉想僵硬的这个过程。其实,所有的有效的近视预防措施,其本质上都是为了干预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