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科普文章】专家“健”谈——蛀牙不疼需要补吗?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龋齿?

发布日期: 2024-09-12 08:40
来源: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龋病,俗称蛀牙,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是患病率最高的口腔疾病,因此,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60-90%的儿童和成年人患有龋齿。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发展缓慢,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因此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早期龋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进一步发展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往往还会影响进食,从而对消化系统造成影响,甚至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龋病的危害很多,那么我们对龋病的了解有多少?发现问题应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呢?

什么是龋病它时怎样形成的?

龋病主要是由长期堆积在牙齿表面的细菌产生的酸性物质,导致牙齿表面的矿物质溶解,最终形成牙齿上的洞。龋病形成包括4个条件,首先是细菌,没有细菌就不会有龋齿;其次是糖,尤其是蔗糖,是细菌代谢的底物,也可以理解为细菌的食物;再次是牙齿,不是所有牙齿或者牙面都一定会形成龋齿,龋病好发的位置是牙齿相对薄弱的结构和位置,比如牙齿间隙、咬合面的窝沟点隙、牙齿颈部等;最后是时间,龋病的形成和发展往往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偶尔在特殊条件下可能会有急性龋的发生。4个条件共同存在时即形成了龋齿。

得了龋齿有哪些症状自己如何判断?

早期的龋病没有任何症状,自己也很难发现,往往都被忽视了。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牙面上有一些黑点,会及时到医院就诊。但是发生在一些隐匿部位的龋齿基本上个人是发现不了的,比如牙齿间隙内,靠近牙根附近等等。龋齿发展到一定深度有的人会有冷热酸甜敏感,这个时候相对容易判断,应该及时就医。但是同样,对于隐匿部位的龋齿,可能一直没有任何症状。再严重的龋齿可能导致牙神经发炎,症状也就随之加重了,不但冷热酸甜刺激疼痛,还可能会有自发性的疼痛,这个时候就诊就需要去神经做根管治疗了。当然对于隐匿部位的龋齿,可能仍然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能单纯依靠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判断是否有龋齿了,还是需要定期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真正起到预防的作用。

如果不及时治疗龋病,会有哪些危害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牙齿疼痛、最终拔除等问题,同时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后牙区如果多颗牙齿龋坏严重,致使牙齿不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直接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前牙区龋坏严重或者长期偏侧咀嚼等都会对患者的美观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尤其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长期严重的龋齿可能会导致面部发育形态的改变,身心健康影响更为明显。

不同阶段的龋齿该如何治疗

因为龋齿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也就是不可逆性的疾病,因此,只要出现牙体硬组织的缺损,只能通过充填修复的方式恢复牙体的正常解剖和形态。不同阶段的龋齿治疗方式也是不同的,主要判断标准还是龋齿破坏的深度,位置和牙神经的状态。对于牙神经正常的龋齿,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补牙的,只是不同深度和位置需要使用的公爵和充填材料略有不同,充填的效果也略有差异。对于已经伤及牙神经的龋齿,总的原则是需要去除感染的牙神经的。但是临床上也会根据患牙牙髓炎的阶段和患者的年龄,适当做一些调整,一般指年轻恒牙,可能会尝试不同的保髓方法,失败以后再考虑根管治疗术。

日常生活中该怎样预防龋齿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龋齿的发病率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的普及,对于降低龋齿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预防龋病的方法包括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控制,定期检查等。尤其对于青少年龋齿的预防更为重要。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假期期间,饮食和作息规律可能被打乱,往往是龋病高发的促进因素。因此,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至关重要。例如早晚正确有效的刷牙;配合使用牙线、冲牙器等牙间隙清洁工具;减少甜食、零食等进食频率;睡前刷牙后不要再进食;利用假期到医院做一次系统的口腔检查等。

分享到:

上一篇: 【传染病·科普文章】专家“健”谈——艾滋病离我们并不远
下一篇: 【常见病·科普文章】专家“健”谈——寒冬时节,如何预防卒中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