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统筹,专业护航,推动创新医防融合——天津市津南区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探索
来源:综合监督处
发布日期:2025-06-24

津南区被确定为天津市首批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区后,区卫健委和疾控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高位统筹,分层推进疾控监督员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

一、聚焦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层级障碍,靶向破解沟通梗阻难题

津南区试点医疗机构共计15家,其中公立三级医院4家,公立二级医院1家,公立一级医疗机构2家,民营医疗机构8家。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具有行政等级高,专业复杂、病人量大等特点,仅依靠疾控监督员与其进行对接沟通协调困难很大,在此基础上,津南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担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联络员,疾控监督员入驻前直接对接试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分管疾控科院长,主要负责后期疾控监督员入驻工作的沟通协调。其次,疾控监督员首次派驻时,由疾控局局长和疾控中心领导带队,与试点医疗机构主要领导对接,以“高位推动、精准对接、机制筑基”为核心,强化疾控监督员工作职责,压实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主体责任,疾控监督员派驻实行“行政+专业”双轮驱动,明确疾控监督员工作严格落实“监督—反馈—整改—提升”闭环管理机制。疾控监督员深入医疗机构一线,对传染病防控、疫苗管理、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等疾控相关工作开展全流程监督指导,通过现场巡查、资料核验、实操考核等方式精准查摆问题。针对发现的不合格项,以书面反馈单形式第一时间送达医疗机构,明确整改内容、标准及时限要求。医疗机构需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定期向疾控监督员报送整改进展情况,通过“发现问题—传导压力—解决问题—巩固成效”的循环机制,倒逼医疗机构强化疾控工作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疾控监督员入驻试点医疗机构后,疾控监督员与疾控中心分管领导定期参加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院长例会,会上对于疾控监督员履职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堵点进行汇报交流,从试点医院领导层面加强对于疾控监督员工作的重视。多效合力,保证疾控监督员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工作正常开展。

二、强基补链双轨并进,医防协同纾解人力短缺

疾控监督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是疾控监督员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保障,依据市疾控局和市卫健委下发的试点工作配套文件涉及工作内容,津南区在区疾控中心传控、免疫规划、结防、性艾防治、消毒、非传控及检验等专业选拔16名优秀人才组成疾控监督员团队。建立专家组,为疾控监督员提供业务咨询、协助解决专业问题等技术支持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医防融合机制,扩大疾控监督员覆盖面,我区启动"专兼结合"人才战略,在全区34家医疗机构开展兼职疾控监督员遴选工作。经严格考核,最终选拔出89名业务骨干充实疾控监督员力量。这支由临床医师、院感专家、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兼职队伍,与专职疾控监督员形成优势互补,有效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疾控监督员网络,为推动疾控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疾控监督员履职过程中发现,疾控监督员需要复合型疾控“全科人才”,针对此问题,组织召开“学科交叉专项培训+实战督导”培养模式,以提高疾控监督员综合能力,通过强化培训,现场督导实践,疾控监督员个人综合能力均得到大幅提高。自开展疾控监督员工作以来,规范开展培训4128人次,完成现场督导73170人次,发现各类问题77条,问题已全部整改,各试点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报告、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方面大幅提高。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