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务网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长者模式

名    称 :
关于印发《天津市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2024-2030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000MB16437883/2025-00001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 文 字 号 :
津疾控综发〔2024〕168号
主    题 :
卫生健康\疾病预防控制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关于印发《天津市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2024-2030年)》的通知


各区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文旅局、医保局、残联、红十字会: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麻风防治工作,持续巩固扩展防治成果,市疾控局等11部门联合制定了天津市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2024-203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41227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天津市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2024-2030年)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麻风防治工作,持续巩固扩展麻风防治成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让受麻风影响的群体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疾控防治成果,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2024-2030年)》(国疾控传防发〔20242号),结合《健康天津行动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况

麻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加大投入力度和保障措施,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麻风学进步和创新,促进消灭麻风目标早日在中国实现,为全球消灭麻风作出贡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麻风防治工作。近年来,市疾控局等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全面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为引领,大力推进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我市2000年通过原卫生部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自此一直处于低流行状态,发病率处于十万分之一以下,属于国家规定的麻风三类流行地区。2011-2022年,我市共发现1例麻风病例,截至202412,现存愈后存活患者3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消除麻风危害列入影响民生的大事来抓,扎实落实发现、治疗、管理、康复和关爱的政策措施,全社会关心关爱麻风患者和治愈者的良好氛围日渐形成,受麻风影响的人群逐步回归社会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消除麻风危害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天的成绩是我市几代麻风防治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全面消除麻风危害是庄严而神圣的使命,我们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我市麻风病持续保持低流行状态,医疗机构警惕性日益降低,主动发现、症状监测难度不断增大,基层防治体系有待完善,防治队伍不稳定和防治能力薄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要持续巩固麻风防治成果、实现全面消除麻风危害的目标需要坚定更大的决心、运用更多的智慧和付出更艰苦的努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和健康天津行动,立足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开展持续监测、综合防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维稳我市麻风防治成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政主导、全力推进。加强对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工作的领导,保障投入,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综合防控机制。

二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持续开展麻风监测,强化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促进早期发现,规范诊疗,遏制麻风传染,防止麻风畸残。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根据我市麻风流行特点、疫情形势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构建完善我市麻风防治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四是坚持科技创新、精准防控。积极探索科学防治策略和措施,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与时俱进,精准防控,切实推进全面消除麻风危害的进程。

(三)规划目标

持续推动麻风防治进程,进一步优化麻风防治体系,加强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创新麻风防治模式,做好输入性麻风病例监测预警和麻风畸残者的康复,维持好消除危害的良好局面,促进麻风流行程度进一步下降、流行范围进一步缩小、逐步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到2025年,进一步巩固基本消除麻风危害成果,麻风患者完成治疗时新发生2级畸残比控制在3%以下。到2030年,持续巩固我市基本消除麻风危害成果,达到全面消除麻风危害目标,全市麻风患病率以区为单位持续控制在1/10万以下,麻风患者完成治疗时新发生2级畸残比为0

1.创新病例早期发现,实现早诊断、早预防。麻风密切接触者年检查、可疑线索年报告率达到95%以上新发麻风密切接触者高危人群预防性治疗率达到80%以上

2.规范病例管理,实现精准治疗。麻风患者年随访率达到95%以上实施新发病例治疗前氨苯砜综合征风险位点检测,患者联合化疗规则治疗率达到95%以上

3.加强畸残预防,积极促进康复。麻风患者和麻风畸残者年康复服务率达到85%以上。

4.加大宣传力度,消除麻风歧视。流行地区公众麻风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麻风密切接触者麻风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5.落实关爱措施,共享发展成果。按规定落实麻风患者的医保待遇,提高麻风患者和麻风畸残者的生活质量。

三、防治措施

(一)优化防治体系,提升队伍能力

针对新时期麻风流行态势,创新麻风防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优化麻风防治服务体系。市级部门及专业防治机构主要负责制订、实施麻风病防治规划,重点开展麻风防治技术指导、督导和评估等工作;区级部门及防治机构主要负责所辖地区麻风防治工作业务指导、管理及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协助开展患者发现、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根据麻风防治可持续发展需求,持续完善市区两级专业防治机构和防治队伍能力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和骨干培养工作,制定并实施全市防治人员能力和梯队建设计划,培养麻风防治高层次人才;麻风防治定点医疗机构负责麻风患者诊治、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提升麻风病症状监测工作能力,合理配备麻风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和实验室检测等相关专业人员;加强非定点医疗机构麻风疑似病例报告转诊和健康教育工作。

(二)强化病例发现,阻断疾病传播

1.早期发现患者。开展症状监测、接触者检查、麻风可疑者筛查及愈后病例监测等工作。优化并推广应用麻风远程会诊系统、症状监测和密切接触者随访电子健康应用程序等,满足麻风流行地区及基层麻风防治需要。

2.管理流动人口。将麻风诊疗基本知识纳入基层医务人员皮肤科、神经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提高基层首诊医生对麻风的警惕性和诊断能力。在建筑工地、服装厂、城中村等外来人口聚集地加强麻风知识宣传教育,促进患者主动就医。有条件的可针对节假日流动返乡麻风患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免费检查,加强患者规范化管理和随访。

3.开展结对帮扶。鼓励、引导防治能力强的机构对西部省份麻风重点流行县(市、区)开展对口帮扶,强化病例发现和治疗,做到发现一个、治疗一个、关爱一个,努力实现麻风患者零残疾,加快流行地区麻风危害消除进程。

4.提高诊断水平。加强麻风实验室诊断技术能力建设,提高麻风查菌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在麻风病定点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新技术,解决疑难病例早期诊断问题定期开展麻风实验室质控工作确保实验室检测服务质量。在定点医疗机构建立麻风病理检测报告体系,强化麻风病症状监测,提高麻风病诊断能力,确保实验室检测服务质量。

5.化学预防干预。实施新发麻风密切接触者高危人群预防性治疗工作,减少密切接触者发病,阻断疾病传播。

(三)规范病例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1.规范病例管理。加强麻风联合化疗及治疗麻风反应药物日常管理,提高国产药物供应比例。创新麻风患者管理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新发麻风患者、现症患者、流动患者等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管理,建立完善的医防协同、检查诊治、康复随访全流程服务机制,实现各类麻风患者服务在不同防治机构及社区之间的无缝对接。

2.致力精准治疗。实施新发麻风患者治疗前氨苯砜综合征风险位点检测,预防药物超敏反应发生;开展麻风耐药监测,阻断耐药菌株传播;及时处置神经炎、麻风反应等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杜绝新发畸残产生;定期随访监测,及时对患者判愈;针对难治患者、严重频发麻风反应患者及患结核病、艾滋病合并麻风特殊人群提供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四)强化畸残预防,促进全面康复

树立麻风患者全程终生畸残预防康复理念,全面评估麻风患者畸残发生风险,加强畸残预防康复指导和咨询教育。规范开展麻风患者的麻风反应、神经炎监测,及时干预治疗,预防新发畸残产生。对麻风治愈者加强随访,指导开展畸残预防及康复知识培训,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和辅助器具。各级疾控、卫生健康、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要各司其责,做好麻风患者和麻风畸残者救治工作,推进麻风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符合条件的麻风畸残者办理残疾人证。加强与国家级和区域性麻风防治机构合作,为有手术需求者提供畸残矫治手术服务及术后康复训练。加强与志愿者组织联系,促进麻风患者的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

(五)加强健康教育,消除社会歧视

1.持续推进常态化健康教育。麻风防治专业机构要创新宣传方式,坚持正确宣传导向,提高科学认知水平,营造人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麻风患者的良好氛围。开展常态化麻风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媒体协作,创作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传播麻风防治科学知识。依法保护麻风患者权益,消除在就医、就业、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显性或隐性歧视。

2.针对性开展卫生主题日的集中宣传。以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等卫生主题日活动为契机,通过网络知识问答、防治技能竞赛、演讲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公众转变观念,消除麻风歧视和偏见,尊重和关爱麻风患者,促进麻风患者主动就医、回归社会。

3.努力提升校园、社区的健康理念。积极探索在大学校园和社区开展麻风健康教育活动,科学认识麻风,传播健康理念,为麻风防治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六)优化信息管理,提升监测能力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要求,运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登记报告和管理麻风病例;依托全民健康信息保障工作,不断提升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提高麻风病防治信息化水平;依托市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推动麻风病定点医疗机构及综合医疗机构开展麻风症状监测工作,加强信息整合,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加强麻风疫情监测资料分析与利用,及时掌握麻风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不断优化麻风防治策略和措施研究探索麻风疫情监测新技术,与常规监测手段形成互补;加强麻风疫情监测资料分析与利用,及时掌握麻风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不断优化麻风防治策略和措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市级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和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区级相关工作机制作用,不断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制定相应的防治政策措施,强化组织实施和综合指导,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麻风防治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各司其责,共同做好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工作。疾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规划实施,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推动重点地区纳入健康中国和健康天津行动,适应疾控体系改革,完善防治体系,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提高消除危害的工作水平。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支持纳入规划的疾控机构等麻风防治机构建设,改善麻风防治设施条件。教育部门负责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麻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并保障麻风治愈者及子女公平享有入托、入学的权利。科技部门优先支持开展麻风防治科学研究,持续加大支持力度,统筹安排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任务,形成对防治工作的有效支撑。民政部门负责指导乡镇(街道)将符合基本生活救助条件的麻风患者和治愈者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符合条件的麻风畸残者纳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财政部门负责安排麻风防治所需必要的工作经费。文旅部门鼓励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协助疾控、卫生健康部门开展麻风防治知识宣传。医疗保障部门负责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制度保障合力,切实减轻包括麻风患者在内的参保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残联负责将麻风畸残者纳入重点帮扶对象,并为符合条件者提供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基本康复服务。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协助开展麻风患者和畸残者的人道主义救助、慰问、健康教育和关爱行动。

(二)加强政策保障,确保可持续发展

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的麻风患者和麻风畸残者,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基本生活和医疗救助政策。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加强皮肤病防治机构和麻风病定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和医疗能力建设。结合麻风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落实服务基层制度,保障麻风防治人员的待遇,在各种先进、模范人物推选工作中,对长期从事麻风防治工作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

(三)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国际交流

坚持科学研究为防治服务,依托国家和我市科技项目平台,开展麻风基础与临床研究。鼓励开展创新性麻风防治模式、政策和策略等应用性研究,加快防治科研成果转化,实现精准防控。市级麻风病防治机构应着眼麻风科技前沿,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麻风发现、诊断、治疗、康复新技术、新方法。鼓励相关社会团体和机构设立麻风防治研究专项资金,加强麻风防治研究投入,促进麻风学科发展。加强同世界卫生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金砖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麻风领域的科学研究学术合作,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与交流,促进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引进。

五、规划评估

根据本规划要求,要逐级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督促和指导,对规划中的工作指标、策略措施和保障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发现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并上报和反馈有关情况。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落实,于2025年组织开展规划执行情况的阶段性评估,2030年开展终期评估。

附件:

| 政策解读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