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下发之后,公共场所不扫码了、没有落地检了、也取消了行程码......我们生活的环境正在放开、松弛。
与放开同步而来的,还有许多担忧和焦虑——
“我阳了吗?”
“我什么时候阳呢?”
“我怎么还没有阳呢?”......
放开了,人们反而更慌了,该怎么办?
天津市安定医院副院长徐广明、普通精神科一科病区主任尹慧芳做客《健康天津 你我同行》“打开心扉”专栏,与您一起关注疫情下的抑郁症。
健康天津节目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精神健康报告》等多项调查发现,新冠疫情显著提升了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病率:在疫情发生的三年中,全球新增抑郁症患者超过7000万、焦虑症患者超过9000万,出现睡眠问题的人甚至数以万计。
并且,这些情绪反应不会随着开放或解封而消失——调查发现,超过1/4的人会出现失功能性的新冠焦虑和新冠抑郁症。
疫情下的常见情绪反应:
焦虑多疑——疫情出现后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变化,将自身各种不舒服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是否生病。
惶恐不安——可能会出现“疑病,不敢按电梯和触摸门把手”“反复洗手、消毒”“不出门,更不敢去医院等行为及想法。
愤怒暴躁——在压力下变得极度敏感,因一点小事就急躁、发脾气,甚至出现冲动行为等。
抑郁悲伤——每天都十分疲劳、精神不振,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思考,还可能出现睡眠问题。
恐惧害怕——由于对疾病本身具有恐慌情绪加上网上各种谣言,出现恐惧害怕的情绪。
盲目乐观——抱有“疫情很遥远,不会有危险”“我抵抗力强,不可能感染”的错误想法,更有甚者认为事不关己、不听朋友及家人的劝说、不做防护。
孤独寂寞——部分特殊人群,由于疫情可能导致自己孤身一人在异乡隔离,感到孤独寂寞。
冲动激惹——许多人压抑的情绪不能释放,可能导致一些冲动的、不理智的情绪及行为。
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平缓呼吸法——吸气、屏气、呼气均默数5秒,吸气时通过鼻腔缓慢而充分地将空气吸到身体最深处,呼气时通过鼻腔或口腔缓慢呼出,完全呼出气体后可正常呼吸2次。循环上述步骤,每次练习3~ 5分钟。
肌肉放松法——可以采用平躺或端坐的势,放松顺序可遵循自上而下,从头到脚,反之亦可。
蝴蝶拍——闭上眼睛或半合眼,双臂交叉放在胸前,双手交替摆动,轻拍双肩,同时缓慢深呼吸。如此重复。
保险箱技术——一种通过想象方法来完成的负性情绪处理技术。有意识地对内心积攒的负性情绪进行“打包封存”,从而使自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从这些负性情绪及消极观念中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