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医护人员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他们的身后,是家人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守好大后方,解决后顾之忧。
今年90岁高龄的于春华,女儿王艳冬随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到现在已经25天了。为了让女儿放心,除了隔三差五视频连线,2月27号,于春华又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冬子,好女儿,谢谢你的勇气,家里一切很好,天津市总工会等给家送菜,我的身体还好,不用担心。早日回家,完成党的任务。”前段时间,于春华都是外孙女和外孙来照顾,随着企业陆续复工,从这周开始,两个孩子也要上班了。社区网格员,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任务。
在天津,疫情发生后,有3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用自己的所学、所能,投入到服务一线“战役”人员家庭的队伍中。赵可欣,南开大学中文系的大三学生,最近,她又多了一个身份——“关爱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公益家教志愿者”。从学校发起号召,到第一批报名参加,可欣说,她的初衷概括为四个字“感同身受”。
赵可欣结对子的小伙伴,叫阳阳,今年高二,母亲是天津一家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父亲是驻村帮扶干部。疫情发生以来,父母都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每天只有阳阳自己在家。相似的家庭情况、相仿的年龄,再加上相同的兴趣爱好,俩个孩子一见如故。除了辅导学习,赵可欣还客串音乐老师,教阳阳学二胡。
从2月8号开始,每天一小时视频课,雷打不动,为了给阳阳讲明白,查资料、找谱子、做文案,赵可欣每天至少要花两三个小时备课,自己还要提前反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