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
红桥区丁字沽街道六项举措织密疫情防控网。一是建立疫情防控组织架构,第一时间成立街道防控指挥部,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包保社区,形成以社区为主战场的网格化管理,并建立台账管理、每日更新、动态监测的工作机制。二是依托街道、社区、基础三级网络,充分发挥网格员、包保干部、楼门长、在职党员、志愿者的作用,加大对返津人员等群体的摸排监测力度。三是严格管控措施,街域内小区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24小时对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测试和登记。四是开展居民违规散养家禽家畜治理专项行动,拆除违建鸽棚鸽舍60个。五是做好卫生管控,每日对辖区内1360个楼门和垃圾桶进行2次消杀,垃圾和大件堆物做到日产日清。六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利用宣传栏、LED屏、布标、海报、微信公众号、抖音、喇叭广播等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防控观念。
北辰区
北辰区及时回应居民疫情咨询。北辰医院紧急调配呼叫中心开通24小时发热就诊咨询热线,专人接听电话,及时解答市民对新冠肺炎防治信息的咨询,减轻门、急诊预检分诊压力,减少不必要的医院往返、逗留与交叉感染。截至目前共接听来电1307个,其中接受新冠肺炎及发热相关咨询291人次。
东丽区
东丽区推动企业科学有序复工。东丽区将企业复工作为当前疫情防控又一“重大战役”,组成14个服务组深入全区14个街道、园区实行“一对一”指导,重点企业安排专人驻场,指导帮助企业做好防控预案制定、物资保障、职工管理、防控组织体系建立、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等各项准备工作。秉持“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服务意识,出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的政策意见》,做好企业分批分期分类复工服务工作。加大检查督查力度,确保企业复工科学、合理、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武清区
武清区提稳“菜篮子”,全力保障京津供应。一是全面摸底排查。对在田蔬菜种类、面积、产量进行全面摸排,针对性调度生产,共有5.5万亩设施农业入冬前已进行蔬菜种植,涉及芹菜、番茄等近10种蔬菜,日产量达223吨以上。二是抓好春茬生产。遴选确定9个合作社园区(总面积9180亩)作为特殊时期蔬菜产品保供基地,种植菠菜、油菜等6类速生叶菜,预计3至4月份上市,产量可达5000吨以上,日供蔬菜量可达200吨。三是强化技术服务。编制6类速生叶菜技术要点和种植指南、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操作指南,40余位农技专家利用“微农专家在线”平台跟踪指导,引导农户科学种植,保证正常生产。四是搭建销售平台。加强与“美菜网”和“俺的农场”两大电商企业对接合作,发挥区域津农宝电商平台作用,已有近200家蔬菜经营主体开展线上销售。五是畅通运输渠道。交通、公安等部门畅通“绿色通道”,确保蔬菜快速有序流通。六是加强质量监管。农业生产、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农技专家,联合开展科学安全用药指导,加大蔬菜产品检测频率和执法检查力度,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宝坻区
宝坻区升级五项举措,推动防控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升级诊疗举措,加强发热门诊管理,统一接诊标准和管控条件,禁止私自就诊、接诊和“人情诊疗”。二是升级隔离举措,对首批解除隔离人员继续进行“4包1”居家隔离。三是升级管控举措,实施全域管控,严守村居、城区、区级三道防线,对全区73个出入口全部进出双向管控。四是升级排查举措,启动万人大筛查, 917个工作组,24小时内完成对近2万人的全面筛查。五是升级宣传举措,播发《配合入户调查的倡议书》,争取群众理解配合;及时准确发布权威疫情信息,全面透明公开防疫工作。同时,蓝军督查队对城区52个居民小区夜间管控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有22个小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管控不严问题,下发《督导提示函》限时整改。
宁河区
宁河区芦台镇对两个村居实施封控管理。芦台镇针对曾出现疫情的运河家园社区丽水湾小区和王北村,实施为期14天的封控管理。一是严格实施管控措施。制作下发印有详细住址及进出门时间的1500张居民通行证,每户家庭允许一名符合健康条件的家庭成员持通行证每两天进行一次采买,其他居住人员、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外出。对丽水湾小区确诊病例所在的两个楼门实行更加严密的全天候管控,在两个楼栋分别安装24小时自动报警的红外线监控摄像头,在两个楼栋间增设疫情管控室,每天安排专人对两个楼口实行全天时管控。二是不断强化后勤保障。及时对已实行居家隔离人员提供蔬菜、生活必需品等采买等服务并“送货上门”,安排专人及时解答疑问并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工作。向两个点位增派党员干部10名、民警3名,每天安排两名处级领导干部带队执勤,负责科普宣教、卡口管理、健康提示、信息报告等综合防控工作。三是持续强化疫情防控宣传力度。印制包含封控时限、管理要求等内容的《公告》200份,制成展牌摆放在村居出入口,张贴在村居的楼栋、公开栏、人员密集区等;采取宣传车、电子屏、大喇叭、微信群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向两个点位的24户居家隔离人员,发放《致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的一封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
静海区
静海区台头镇“六联”推进疫情防控。干部联村、党员联户,台头镇党委第一时间组织18个包村组,开展干部“联村”、党员“联户”专项行动,对重点人员专门盯守、登记建档、全面掌握。区域联防、临界联控,推动4个盘错交结的村抱团打好“组合拳”,对静霸线、梁台路等主要卡口共同出兵、联合把守,与河北省紧邻乡镇建立了“1+4”合作机制,化解各类过卡矛盾40余起。宣教联讲、环境联治,党员干部、执法人员、平安志愿者、热心群众组成防疫巡防队、护村宣传队、联合清整队、执法联治工作队、督办检查工作组等,劝阻不戴口罩、聚众聊天等行为100余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300多户,清整卫生死角1800余个,消毒垃圾桶、垃圾池等11000余个,关停3个农贸大集、2个中心街晚市、1家超市。
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创新疫情防控管理工作模式。中新生态城利用人工智能语音平台,提高疫情防控基础数据核查效率,为社区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目前,智能语音平台已拨打电话3708人次,为5000余户居民发送了疫情防控短信。泰达街进入社区启用电子出入证,在11个社区124个居民小区上线小区出入实名管理平台“泰平”小程序,通过人脸核实、实名登记、数据库比对认证管理,有助于精准掌握社区疫情防控动态信息,强化升级最严“门禁”。塘沽街通过安装电子可视门铃的技术管控管理方式,开展居家留观监测工作,在缓解人力资源紧张的同时,能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目前已安装可视门铃42户。寨上街从细微处入手做好群众心理健康工作,设立村居心理辅导室,开通24小时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心理服务“微讲座”,目前,13名心理咨询师“一帮一”服务居民56人次,推送网络心理课堂2期,受众4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