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是我市中医药优势学科,在石学敏院士带领下,针灸学科在国内外始终居于领军地位,形成“世界针灸看中国,中国针灸看天津”的局面。近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针灸为特色申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并已被纳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首批支持项目,未来计划建成国际针灸中心,引领世界针灸发展,成为针灸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和“实践者”。
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团队研究显示,针灸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多靶点、多层次、多系统综合提升人体自稳态调节能力,以防治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肌肉萎缩、失眠、抑郁等。该成果自“神舟十三号”起,即应用于空间站航天员,为空间站航天员健康保驾护航。
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时间的重力消失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肌肉萎缩、失眠、抑郁等失重生理效应的发生。失重生理效应会严重影响航天员的工作效率和返回地面后健康恢复,是限制长期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应对航天员失重生理效应的防护手段主要有体育锻炼、物理防护和药物防护等。针灸学研究团队基于中医“天人合一”理论和多年的研究成果,认为航天员生命活动需要顺应太空环境,达到人与环境和谐,“天人不相应”是造成失重生理效应发生的关键,运用中医整体调节优势,提高航天员整体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增强自稳态调节能力,可防治失重生理效应。
研究团队将传统针灸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机融合,研制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便携式穴位刺激装置(以下简称“装置”),以防护航天员失重状态下心功能紊乱和肌肉萎缩。为满足空间站的特殊环境需求,装置采用了耐高温、环保、抗菌等特点的新型材料,具有重量轻、功耗低、使用方便等优点,航天员可在空闲时间针对不同部位开展太空理疗。目前,装置已在中国空间站应用于“神十三”、“神十七”、“神十八”航天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科研成果开创了传统针灸走向太空的先河,为空间站航天员提供了中国特色的健康防护。
天津市针灸学研究团队将紧密结合现代科技,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针灸理论和实践体系研究,发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优势,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员健康监测与防护装置,持续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