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天津市中医药领域两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布日期: 2024-06-27 17:46
来源: 委中医综合处

近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天津市中医药领域成果显著。

张伯礼院士牵头的《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和张艳军教授参与的《经典方剂类方研究模式与中药配伍禁忌规律性发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占中医药有关项目的40%。

天津市现有各级各类中医药科技平台73个,其中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13个,工信部国家地方共建现代中药创新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平台22个,天津市中医药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等天津市平台38个,统筹推进、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天津市中医药科技平台整体布局基本形成。

“十四五”以来,天津市承担中医药科技项目2300余项,其中国家级430余项,累计经费支持8.1亿元。获得国家专利400余项;制定中医药标准50余项,其中国际国家标准各4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项200余项,其中国家级30余项。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此次获奖将进一步提升我市中医药科技整体水平,为高标准建设中医药医学研究高峰、中医药成果转化高地、中医药人才培养高原,加快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天津市中医药领域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情况简介


一、天津中医药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张伯礼院士主持的“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面向新冠疫情防控的重大需求,创建了中医药应对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康”全过程诊疗模式,降低转重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彰显了中医药可及性优势,为形成中国特色防治方案作出贡献。率先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中医证候学流调,明确“湿毒致疫”病因病机及“兼夹发病”临床特点,指导“防治康”全过程诊疗实践,丰富了中医疫病理论;构建了应急条件下循证评价研究方法学体系,率先提出“转重率”是核心评价指标,完成了首个临床试验,证明中医药临床价值,并开展系统的证据转化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证据支持;创建了应急条件下中药新药发现模式和关键技术,建立“中医理论+临床诊疗+药物创制+机制阐释”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宣肺败毒颗粒和清金益气颗粒,系统诠释宣肺败毒方多环节多途径阻断新冠病毒感染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揭示其科学内涵;建立了中医方舱医院救治模式,制定以中医药为主的救治方案及管理规范,完善了应对突发疫情中医药救治体系。该项目研究成果涵盖了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新药创制和模式创新,成果服务于人民生命健康,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

二、天津中医药大学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张艳军教授作为第三完成人参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团队的“经典方剂类方研究模式与中药配伍禁忌规律性发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以中药配伍为核心,围绕经典方剂类方组方衍化规律解析、经典中药配伍禁忌科学实质揭示正反两个方面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作出了重要贡献。项目创建了经典方剂类方据证衍化的四层次研究模式,构建了揭示类方科学内涵的五单元关键技术体系,转化应用于代表性类方衍化规律发现及新药创制;创建了基于药对配伍阐释方剂组方结构的研究方法体系,系统揭示当归系列药对在类方衍化中的功效取向及作用机制,为组方优化和新药发现及转化应用提供了新策略;首次系统揭示了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科学实质,发现了传统经典“相反”配伍蕴含的若干规律性,为临床合理配伍与安全用药提供了重要支撑。


分享到:

上一篇: 天津考区2024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顺利结束
下一篇: 扬帆起航正当时 携手共建住培路 —— 天津市住培高校行宣讲兰州大学专场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