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季,流感病毒又开始活跃,不少人纷纷被流行性感冒找上门。儿童因为抵抗力弱,非常容易被传染。感冒、发烧、打喷嚏、流鼻涕……一些家长被孩子们的这些“小毛病”折腾得不得安宁。这个季节,除了流感之外,一些其他病原体感染也会对儿童造成危害。
本周,由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与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合作的《健康天津 你我同行》邀请天津市儿童医院感染科及呼吸二科主任邹映雪做客直播间,针对儿童流感及其他病原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播出频道:天津新闻广播FM97.2 AM909
播出时间:1月5日(周六)中午12:05
专家介绍
邹映雪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天津市儿童医院感染科及呼吸二科主任
天津市医学会儿科学会常委、秘书
天津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
天津市感染学会委员
天津市呼吸学会气管镜协作组成员
中华变态反应学会食物药物过敏组委员
中国儿童保健学会儿科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学会委员
卫生部儿童合理用药专家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感染协作组委员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特邀编委
主要从事小儿感染性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
乙型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与甲流相比,乙流的流行性相对小一点,但也会引起规模流行。乙流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5岁以下儿童、65岁的老年人、存在基础疾病的人、肥胖者和妊娠期妇女,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乙流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应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等时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5岁以下儿童为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发病48h内)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主要经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无症状,若有也只是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但也有个别死亡报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目前,国内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诊断,应用抗菌药治疗。尚未发现针对肺炎支原体的有效预防措施,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勤洗手仍然十分必要。肺炎支原体可以从口腔、鼻腔等多种渠道侵入。所以我们建议发烧咳嗽的孩子尽量戴口罩,在通风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肺炎支原体很可能通过近距离飞沫相互传染。另外由于肺炎支原体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来感染的,出门勤洗手、回家换衣服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