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2017年5月天津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

发布日期: 2017-06-08 00:00
来源: 委办公室
一、疫情概况
2017年5月1日至5月31日,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7428例,死亡1例。其中,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1种2483例,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猩红热、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4%;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7种4945例,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9%。
二、健康提示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我市将进入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病等常见肠道传染病发病将有所增多,手足口病也将维持在多发态势。手足口病以5岁以下儿童多发,该病感染途径较多,包括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病人的疱疹液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手部卫生有利于预防该病。诺如病毒是导致春季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容易在集体单位引起暴发流行。主要通过不洁饮食(水),尤其是生食受污染的贝类或食用的贝类未经煮透而感染,亦可通过与患者密切接触感染。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可伴有发热。病程一般2-3天。目前尚无可用的疫苗。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贝类等水产品。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轻症患者在家休息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3天,避免带病上班(课)。处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时,要戴口罩和手套,处理完后进行手部清洁,避免感染。学校、托幼机构加强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及病因追踪、日常消毒和食品卫生管理,发现聚集发病后要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进行报告,落实病例隔离、消毒、健康宣传等防控措施。
肠道传染病发病与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只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个人、环境和食品卫生,肠道传染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在此特别提醒公众:一是养成“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从家庭内成年人做起并督促好孩子更要严格做到;二是不吃腐烂变质、不洁净的食物,剩菜饭尽量不吃或彻底加热后再食用,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三是正确掌握科学的洗手方法,用流动的水冲洗手部,使用肥皂搓出泡沫,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时间不应少于30秒,最后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并勤换毛巾;四是注意家庭、居民区以及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防止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和餐具。
分享到:

上一篇: 献爱心 送健康
下一篇: 市卫生计生系统召开开展“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动员部署会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