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国务院党组会议部署进一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强调,要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整治“红顶中介”,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着力铲除滋生腐败土壤。
会议强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总体部署,以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正风肃纪为抓手,以制度约束为重点,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要简政放权,釜底抽薪。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整治“红顶中介”,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着力铲除滋生腐败土壤。
“红顶中介”指的是那些有官方色彩和背景的中介机构。他们有些原是在各地政府机构改革中转型成具有变相审批权的中介,有些挂靠在政府主管部门名下,不靠能力而靠关系揽活。有的是政府主管部门干部退休后在中介机构任职,利用行政影响力破坏市场公平竞争。
“红顶中介”与行政审批改革背道而驰。一些地方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只是追求“数字上”的成果,审批流程看似少了,前置评估项目却有增无减。群众要想审批,得先到“红顶中介”去做评估、做鉴证、出意见。这种“暗度陈仓”式的简政放权,实际上是将权力从政府的“左口袋”移到“右口袋”。“红顶中介”在行政审批之外又筑起一道道门槛,截留改革红利。百姓钱没少花,路没少跑,事情照样难办。
“红顶中介”还滋生腐败,成为向官员输送利益的腐败重灾区。一些官员与“红顶中介”勾结,收受贿赂;还有的官员退休后在中介机构任职,借机延续自己当官时的待遇,为高档享受消遣找挡箭牌。
整治“红顶中介”,一方面要深挖干部借中介敛财腐败的现象,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在市场利益和官员权力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另外一方面要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斩断腐败官员伸得过长、舍不得放权的手,在深化放权改革同时,推进中介机构产权改革,实现中介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的市场化,让所有中介组织下海游泳,平等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