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印度香港考察总结

发布日期: 2013-02-12 00:00
来源: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2112日,天津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考察团一行5人赴印度、香港进行考察学习。先后考察了印度斋普尔的一所公立医院、新德里的一所私立医院,拜访了前香港医院管理局曹圣玉博士、宋庆龄基金会的李绍文副会长,结合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际状况,对比了解印度、香港医疗卫生体系等相关情况。

一、印度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及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借鉴和启示

印度和中国都是正在高速发展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卫生健康制度和免费医疗问题被大众和学者高度关注。与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占绝对主导的情况不同,印度的公立医疗机构在确保穷人就医的同时,还发展私立医疗机构,后者在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公立医疗机构面临着资源短缺、效率低下等问题。印度给中国的启示是:其医疗制度公平性主要得益于政府注重穷人保护,同时给市场留出空间,私人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得以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对各国卫生系统效能和效用估算的评价排名显示,中国在卫生成就的水平和分布、制度反应性水平和分布上,以及按照健康水平评估的效能都明显高于印度,但是中国在资金筹措的公正性方面排名第188位,在191个会员国中倒数第四,而印度则在资金筹措公正性方面排在第4244位。显而易见,印度医疗制度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实现了免费医疗下的公平性,而这正是中国医疗制度中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在考察中,特别关注政府和市场在其中的作用,从中探寻其医疗制度对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可借鉴之处。

印度宪法规定,所有国民都享有免费医疗,医疗卫生制度总体特点是:政府在基础医疗这一块对全民免费,特别是对占人口总数29%,大约2.9亿的贫困人口提供低水平的救助和免费医疗,公立医院主要负责这部分人的就医;在印度的医疗市场中,私营医疗服务机构和诊所占主导地位,印度医疗保险覆盖率低,仅占总人口的10%左右。

在印度斋普尔最大的公立医院,我们看到绝大多数是贫困的病人,医疗设备设施一般,在地处热带地区的印度,病房都是只提供电风扇消暑。医院的医生告诉我们普通病人在这个医院看病基本不要额外支付费用。而在新德里最大的私立医院,院内来往停放的车辆、医院门诊走动的患者都是远高于当地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人群,医院的设备设施温馨舒适,神经内科医师告诉我们每天只接诊病人10个左右,能够给病人提供耐心细致的问诊、检查等诊疗服务,病房的硬件设施象五星级酒店,但是在这里看病国家医疗保险不予负担,而且诊疗费是公立医院的数倍。

二、香港地区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

目前香港地区医疗管理机构包括两个,即卫生署和医管局。卫生署作为香港特区政府的卫生顾问,是公众卫生事务监管机构,负责管理公共及港口卫生和基层医疗,致力于推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医疗及康复等服务,保障市民的健康。医管局于1990年根据《医院管理局条例》成立,属法定非政府部门的公营机构,通过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向政府负责,主要管理香港所有公立医院,该机构的成立是统一和强化整个公立医院体系的管理、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策略。两者统一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福利局的管理。截至20051231日,医管局下属共有40家公立医院,病床数占全港总床位的89%47家专科门诊和74家普通科门诊。医管局的经费全部由政府拨款,再根据各医院的预算分拨给每家医院,20052006年度经立法会通过而获得的政府拨款为275亿港元。公立医院95%的资金来源于香港政府从一般税收收入转拨的款项,余下的是病人使用医疗服务时支付的费用,作为各公营医院的主要营运费用,而私营医疗自负盈亏。

香港的医疗卫生体系是公营医院和私营部门并存的,政府举办的公营机构在整个香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占绝对优势。在医疗服务方面,香港公营医疗机构基于政府医疗服务的基本理念,即不会有市民因经济原因而得不到适当的医疗照顾,医疗服务现状具有其特点。

通过此次考察,进一步了解了印度、香港医疗服务体系的特点及现状,为今后我市医疗卫生改革提供了许多参资。

 

国际合作交流处

分享到:

上一篇: 和平区劝业场街举办第七届婚育文化节活动
下一篇: 贯彻落实全市区县人口计生委主任会议精神(之三)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