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生命之源。一个人献出200至400毫升血液,不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却可以挽救一个失血患者的生命。2011年,市血液中心全年接待无偿献血者共138135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3%;采集全血204557.5单位,比去年同期增长5.5%;机采血小板30510治疗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6%;成分分离率提高到99.8%以上。实现了连续三年临床供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的目标,保障了临床供血的需要和用血安全。
实现这样的成绩,无疑是出色的、令人欣慰的。然而,回首这条“采血”之路,也充满了艰难与坎坷。面对一次次血库告急,面对百姓的不认可和重重顾虑,天津市血液中心在逆境中突围,在改革中探索,用真情凝聚人心,用行动回报社会,在保障临床供血需求和用血安全的前提下,塑造了良好的社会服务形象,为天津实现全面自愿无偿献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天津市血液中心被天津市总工会授予2012年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光荣称号。
积极应对“血荒” 提升服务形象
2011年,全国各地出现了“血荒”局面,许多省市采血量大幅下降,社会上也涌现出一些针对无偿献血的负面舆论。然而,天津市血液中心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坚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克服困难、开拓思路、扎实苦干,全面推进本市采供血工作协调发展,保持住了稳定、健康的发展势态。采血数量、供血数量、自愿无偿献血率、临床成分血使用率都取得了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全国采血量平均为负增长的情况下,本市实现了采血量增长6%的目标,保证了均衡采血、均衡供血的良好局面,对本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1998年,我国立法开始推行无偿献血制度以来,“采血”之路经历了从有偿到无偿,从被质疑到广泛参与。随着越来越多人认可并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天津市血液中心也越来越重视对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关怀与服务。天津市血液中心提出了“以献血者为中心,以血液质量为生命,服务社会,发展中心”的理念,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和岗位设置等新的工作机制,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血液中心服务质量。2011年,市血液中心全年采血量、供血量、机采血小板量均比2010年有大幅增长,有效保障了本市临床供血需求和用血安全,打造出血液中心服务全社会的良好形象。
公益宣传广泛街头采血繁忙
为了使无偿献血这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公益事业真正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天津市血液中心打出了“科学献血有益健康,拯救生命功德无量”的口号,在横贯6个市区的25部公交车体上投放公益广告,让市民更多地了解无偿献血知识。无论在电视、电台、报纸,还是街边广告栏和门户网站,市民们都能看到关于无偿献血的宣传广告。市血液中心通过新闻媒体,刊发了关于无偿献血相关宣传报道230余篇,借助社会媒介力量为无偿献血造势。不仅如此,无偿献血广告还走进了校园和社区:在天津师范大学,贴有献血广告的50辆自行车穿梭在校园;在本市30个高档社区,张贴在楼道里的献血宣传广告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一时间,无偿献血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并亲身参与到无偿献血中。
面对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市血液中心用“无微不至,关爱始终”的服务回报每一位爱心人士。为了方便百姓就近献血,市血液中心去年新增设6个固定采血点,使采血点遍布全市各区县,并在天津师范大学建立献血屋,在全国率先尝试采血车进社区模式。同时,市血液中心还组建了无偿献血者队伍、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和应急献血者队伍,并由107名市血液中心党员组成党员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有效保障本市应急无偿献血,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建立起天津市血液管理网络建立和大量用血的审批制度,建立了规范的质量体系文件,完成了采供血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升级为9.0的改造工作,实验仪器设备和检测试剂得到更新和升级,实现了临床血液全覆盖的核酸检测,为本市输血管理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夯实基础。此外,本市还建立起应急无偿献血保障体系,逐步形成血型普查、宣传动员、登记建档、应急启动的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