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上午,2012年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大肠癌筛查项目启动会在市卫生局隆重举行。市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和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市长张俊芳同志出席会议,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各区县政府分管领导、卫生局局长及承担此次项目的部分医疗机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副市长张俊芳同志、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贺胜同志、市财政局副局长陈庆和同志共同点亮水晶启动仪,标志着我市2012年大肠癌筛查工作正式启动。
大肠癌筛查项目被市委、市政府列为2012年我市20项民心工程,市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免费为全市60—74岁常住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这不仅是市委“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的具体体现,更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切实保障我市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俊芳副市长在讲话中强调,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是少数的能通过肠镜检查等临床检查早期发现的恶性肿瘤病变之一,做好大肠癌筛查工作,早期发现大肠癌高危人群并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履行职责,认真落实方案,要做到有计划方案,有部署推动,有职责分工,有督导评估,有责任追究。要加强宣传引导,普及大肠癌筛查知识,让百姓了解大肠癌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防治大肠癌的良好氛围。在引导百姓增强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更要让群众认识到进行大肠癌筛查是保护自身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并自觉参与项目筛查,形成由被动接受筛查转化为主动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的健康意识。
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4位。由于大肠癌的早期往往无特异症状,多在中晚期发现确诊,治疗效果差,严重危害市民健康,耗费大量医疗资源,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大肠癌防治工作迫在眉睫。早期筛查是遏制大肠癌高发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展了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工作,有效提高了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降低了人群的大肠癌发病率。我国浙江省海宁市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大肠癌筛查并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大肠癌标化死亡率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26.3例/10万人,持续下降至本世纪的8.32例/10万人。
为逐步探索适合我市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提高结直肠癌早诊率,延长患者5年生存率, 2010年市卫生局组织河西区和红桥区开展55岁-74岁居民结直肠癌筛查试点任务。同年卫生部在全国13个省市开展结直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并将我市红桥区作为大肠癌筛查项目点。两年的项目试点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为大肠癌筛查项目在全市开展奠定了基础。
为做好今年我市大肠癌筛查项目,在认真总结项目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市重点疾病预防控制与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天津市2012年大肠癌筛查项目实施方案》。自今年5月起至12月底,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组织对全市16个区县所辖的所有街道、乡(镇)和居委会(行政村)的60—74岁的常住居民填写大肠癌筛查知情同意书,在确保筛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对其中问卷调查阴性者免费开展免疫法粪便潜血实验一次。问卷调查阳性或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作为大肠癌高危人群,由市项目办(市人民医院)负责统一组织安排,免费开展全结肠镜检查工作,并直接通知高危人群肠镜检查的地点和时间。
为方便大肠癌高危人群就诊,肠镜检查任务由我市多家具有资质且经验丰富的医疗机构共同承担,市内六区和环城四区由市人民医院和第三中心医院负责,滨海新区由第五中心医院、大港医院和汉沽医院负责,宝坻区医院、武清区医院、宁河县医院、静海县医院及蓟县医院分别负责本辖区的肠镜检查任务。
在项目具体实施工作中,有比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病情较重的病人;有严重出血性倾向者;有严重智障或语言交流障碍、有大肠癌病史以及其他不适合做全结肠镜检查的人不建议参加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