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末,在卫生部进行的一系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查中,天津市卫生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市第三中心医院在全国三级综合医院排名第一,宁河县医院在全国二级综合医院排名第一,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全国中医系统排名第一;肿瘤医院在质量万里行全国专科医院排名第一。这标志着本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已经步入常态。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不仅关系到医疗安全,而且关系到今后老百姓得病后是否有药可医、有药可救。为此,市卫生局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作为公立医院改革“三项重点工作”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针对本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基础上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狠抓落实、上下联动,做到“起步早、管理细、有基础、建常态”,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强化组织领导为保证
夯实基础 积极营造氛围
统一认识,创建科学管理模式。为抓好抗菌药物的专项治理,天津市卫生局相继召开了局党委常委会、局长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明确规定对卫生部部署的重点工作必须全力抓好落实,并先后成立了由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重点负责组织、管理、协调、督查等工作;成立了由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主任任组长的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技术规范、组织实施、全员培训等工作,从而建立起了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学术指导为支撑的科学管理模式。
明确目标,夯实专项整治基础。市卫生局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和一系列配套文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强调专项治理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强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卫生事业负责、对人民健康负责的双重责任感,并要求此次专项整治活动要作为各医疗机构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务求目标明确、取得实效,为本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好调研,营造舆论监督氛围。为了使该工作有的放矢,开展了全市三级和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摸底调查工作,汇总各类数据多达1100余项。同时,通过借助新闻媒体向社会群众大力宣传专项整治活动的现实意义,组织专家在天津电视台讲解抗菌药物应用知识,力求逐步转变群众不合理用药的观念,努力形成“人人关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对医务人员也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以限定药物品种数为突破口
分阶段推动 递进式落实
一对一点评,严格把关。市卫生局以2011年6月30日为时间节点,明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全市二三级医院要完成自查自纠工作,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并通过“整治工作交流会”,以典型引路和全市80余家医院逐一汇报自查自纠结果、专家指导组当即给予技术指导的形式,督导各单位实现抗菌药物品种均达标。
背对背检查,务求实效。组织专人采取“突击检查,深入一线”的方法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品规、出入库记录及药事管理工作等落实情况集中进行突击检查。此外,市卫生局还制定了《2011年天津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处方医嘱点评方案(试行)》,建立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动态月报制度,每月对各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汇总、排名,并公布于众,以期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