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天津特点”医改让百姓受益

发布日期: 2012-02-07 00:00
来源: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在过去一年中,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卫生局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为抓手,以创新精神推行了一批具有天津特点的见效快、易操作、有影响的改革措施。在全市卫生行业开展了医院环境年建设、无假日门诊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涉农区县二级医院,通过公立医院改革三项重点工作,改善了各级各类医院内外环境,优化了诊疗流程,强化了医院管理和内涵建设,努力实现服务人性化、就医便捷化、管理规范化,在兴办人民满意卫生事业上迈出了新步伐。

  医院环境年建设

  内外环境明显改善

  

  去年一年,取缔医院门前摆摊设点392处,拆除私搭乱盖建筑187个,治理停车场2.5万平方米,新增患者停车位41886个,较开展环境年建设前增加了37%,极大地缓解了患者停车难问题,也确保了抢救和消防安全通道的畅通,就医诊疗环境明显优化。投入资金1.4亿元,清理垃圾、渣土9818吨,粉刷墙体外延和墙面140万平方米,改造配膳间、洗漱间、卫生间3072个,平整地面路面14万平方米,新增候诊椅、饮水机、公用电话、平车、轮椅等服务设施1万余个,增设健康宣传栏、规范标识1万余处,规范并增设无障碍服务设施703个。在绿化美化环境方面,医院投资1700万元,清理花坛绿地、修整园林景观32万平方米,新植树木1.9万颗,新植草皮303万平方米,打造了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预约诊疗效果明显显现。已初步形成现场、电话、网络、医指通等多层次预约体系。目前,全市36所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预约诊疗患者391万人次,占门诊总量的16.82%,三级医疗机构开展预约诊疗专业总和为658项次,占全部专业的95.09%,二级医疗机构开展预约诊疗专业总和为351个。

  无假日门诊工作

  服务标准不降、价格不升

  

  自本市广泛开展无假日门诊工作以来,医务工作者以奉献精神,服务人民群众,通过三个手段满足患者节假日就医需求。医院普遍推行了早开诊,晚闭诊,午连诊,夜急诊的全天候、全时段应诊模式,全市49所二级医院和36所三级医院按照患者就诊需要开展了无假日门诊工作,公休日门诊量395.5万人次,占总门诊量的20.1%。扩大专业覆盖面。公休日开诊科室占日常门诊科室总量的84%,此外,还积极探索开设节假日特需门诊,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

  充实医务人员力量。按照按需供给、有序引导原则,医院全院诊疗资源,合理规划、动态调整。目前,参加公休日门诊值班医务人员22.9万人次,通过开展无假日门诊,解决了受医院规模、建设等硬件条件限制导致的接诊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相当于全市增加了20%的医疗机构门诊量,初步缓解了优质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同时,制定了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节假日出诊表,保证节假日门诊质量。

  同时,加强辅助支持,辅助科室节假日全部开放,行政后勤部门节假日均有值班人员。强化导诊服务,导诊人员提供鉴诊、分诊、咨询、加停号等主动服务。为扩大公众影响,市卫生局通过公仆走进直播间记者访谈等,宣传推广无假日门诊,各医院也通过多种方式公示节假日期间门诊信息。

  

  对口帮扶稳步推进

  促进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

  

  目前,帮扶医生在涉农区县二级医院共完成门急诊12000人次,教学查房1050次,手术示教1300台,会诊及疑难重症讨论2500例,新技术引入83项,学术讲座442次,培训人员7000人次,新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20余个并通过了市护理质控中心的检查验收。

  帮扶工作不但促进了区县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也让农村居民就近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受到了各受援医院和广大患者的广泛好评。

  市卫生局将对口帮扶工作纳入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延缓指标中,加大推动落实力度。帮扶医院接收79名二级医院骨干人员进修。同时,选派416名高级职称医师继续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涉农区县医疗机构。

  此外,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严格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实施办法》,进一步落实规范采购、控制价格、集中配送、合理使用和零差率销售的要求。成立了市医药采购中心,药品网上财工系统平稳运行。

  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97.8%,乡镇卫生院建设达标率100%,村卫生室建设快速推进。招收三届430名全科医师,完成培训152人。对27745岁以下无医学学历乡村医生进行了临床中专学历教育。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在蓟县人民医院、宁河县人民医院开展县级医院改革试点。不断总结推广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第三中心医院、第五中心医院公立医院改革经验。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推动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和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补偿机制。
分享到:

上一篇: 本市卫生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下一篇: 津南区开展控制出生缺陷宣传月活动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