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本市重选22个医科“领头羊”

发布日期: 2012-02-03 00:00
来源: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重新确定并重点发展10个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前列水平的重点学科,12个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发展学科

  其中新增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第四医院烧伤外科等8个优势发展学科

  为每个重点学科提供不低于500万元建设经费,计划2015年完成20项左右攻关项目

  本报讯(记者 徐杨)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是推动本市卫生事业和带动学科整体发展、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记者日前从市卫生局获悉,为了加强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本市近期将重新确定10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学科以及12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发展学科,在以此带动本市医疗卫生行业整体水平的基础上,也在威胁市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诊疗方面寻求进展和突破,进一步提高本市的防病治病能力。

  十一五期间,本市卫生系统在原有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胸科医院心血管病、环湖医院神经外科、眼科医院眼科学、中心妇产科医院妇产科学等10个市卫生行业重点学科基础上,又根据卫生事业发展新增了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第四医院烧伤外科等8个优势发展学科。由于这些学科存在承担国家重大、重点和国际合作科技项目竞争力不强,研究优势难以转变为预防、临床优势,科研成果的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因此,市卫生局今后将继续加强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推动本市卫生事业和带动学科整体发展。

  市卫生局近期将对本市卫生行业的重点学科和优势发展学科进行重新评估,针对威胁天津市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治和康复,重新确定并重点发展10个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前列水平的重点学科,12个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发展学科,以及4个达到国内前列水平的公共卫生学科。重点学科依托的医疗卫生单位和科研院所,要掌握重大疾病的核心诊疗技术,拥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同时拥有科研资产和医学实力,保证在5年的建设周期内为每个重点学科提供不低于500万元建设经费。市卫生局将对重点学科实行全程跟踪、动态管理、年度考核、终期验收制度。一次评估考核不合格的重点学科将予以黄牌整改警告,待整改后需重新接受重点学科评审,评审仍不合格的将被取消重点学科资格。

  同时,市卫生局还将做好重点学科和优势发展学科的三层次学科梯队建设:培养或引进1—2名院士,使10名重点学科带头人成为国内知名专家,使12名优势发展学科带头人成为国内同学科领域中有较大影响的专家;每个学科至少有1—2名以上临床、学术综合能力强的专业骨干;每个学科至少有3名以上中青年卫生科技重点培养人才。在此基础上,本市将逐步建立相对应的重点学科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派遣科技人员尤其是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外出学习与培训,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提高跟踪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的能力;建立与国际高水平科研机构长期稳定的联系,寻求开展学术或技术合作的有效途径。

  通过发挥重点学科的专业技术示范、引导、辐射作用,以及重点学科和优势发展学科的联合攻关和重点项目资助,市卫生局计划在2015年完成20项左右的攻关项目,在传染性疾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预测和应急能力研究,重大慢性疾病的防治与控制研究,老年性疾病防治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及健康促进模式研究,农村适宜技术研究,出生缺陷防治研究,环境、职业危害和伤害防治技术研究等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诊疗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进一步提高本市的防病治病能力。
分享到:

上一篇: 滨海新区采取措施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
下一篇: 居民健康卡管理试行办法发布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