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志愿服务进医院 携手共建环境年

发布日期: 2011-08-12 00:00
来源: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市卫生局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有关精神,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志愿者服务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医患及社会间的联系,搭建关爱生命、奉献社会、提升自我的平台。今年,局党委决定,在全市卫生行业启动“志愿服务进医院,携手共建环境年”活动。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响应,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努力创造温馨、优质、充满人文色彩的就医环境;缓解患者压力,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树立优质服务形象,打造医疗服务品牌;拓展医疗服务功能,提高医疗服务效果;弥补医院缺位,加强医患沟通,成为医患间的“减压阀、润滑剂”。

强化志愿服务管理,科学定位,统筹协调。局党委精心研究,不断理顺志愿者工作管理网络、整合志愿者队伍组织资源、确立志愿者工作管理枢纽地位,完善招募、登记、培训和考核机制,向全社会广泛招募思想进步、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人士,通过审核、培训,到医院实施志愿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导诊咨询、就诊检查引导、宣讲预约挂号、医指通操作流程、协助患者打印检验报告单、帮助老年患者取药、维持秩序和环境卫生,开展控烟宣传等便民利民举措。市肿瘤医院采取按需分配、订单式服务及主动服务等多种管理模式,将志愿服务全面渗透至医院非医疗服务的所有领域,并建立志愿者档案及相关管理制度,成立“志愿者之家”,定期召开沟通协调会,收集患者及志愿者需求,提升活动内涵。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制定志愿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实行注册制管理,规范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上岗及监督、表彰等各环节的标准和条件。

拓展志愿服务项目,丰富内容,塑造品牌。卫生行业各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医院人文管理、人性化服务的新载体、新机制,丰富志愿者服务内容,使志愿者为患者提供多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协助医院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塑造医院服务形象和品牌效应。市第一中心医院利用该院复康健康教育学校的平台,培养志愿者做健康知识的讲解员、复康教育的宣传员、意见反馈的联络员和会议通知的信息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二期大楼启用搬迁过程中,调动志愿者两线作战,在做好本职工作,维护正常就医秩序的同时,全程参与了设备物品搬迁、危重症患者转移等任务。由市血液中心党员职工组成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冒着酷暑,在各采血点分发宣传资料,提供献血咨询指导,并送上可口食品和防暑饮料,他们以献血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与初次献血者聊天缓解其紧张情绪,以轻松的话语打消献血者的疑虑,用自己的经历带动和感染身边的人加入到献血行列。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建立友情助医服务组,在门诊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自助报告打印机和取药机使用指导等服务,为老弱及行动不便及对医院环境陌生的患者提供帮助;建立温馨探访服务组,定期进行病房探访,协助病友及其家属面对疾病所带来的身心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环境治理服务组,改善医院的诊疗秩序,缩短患者看病时间,方便广大患者就诊。

营造志愿服务环境,着眼长远,形成体系。志愿者宣传是招募志愿者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志愿服务精神在医院乃至周边社区推广扩大。局党委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注重典型引路,在天津日报、北方网、天津市卫生局综合信息网等媒体上发布志愿者招募公告,公开医院志愿者申请方式、负责人及联系方式,提高公众对志愿服务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医院也积极行动,张贴招募海报,发放倡议书,召开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组织社会监督员、康复患者和热心人士宣传和介绍医院志愿者服务内容,主动联系学校志愿者社团、临近社区居委会等潜在的志愿者群体,积极营造“帮助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宣传氛围。市南开医院面向全院职工开展“志愿者招募口号征集活动”。市肿瘤医院通过网上招募,300余人加入志愿者行列,他们中有在校大学生、医务人员,还有肿瘤康复患者及家属,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18岁。市第一中心医院与天津大学签订志愿者服务协议书,60余名学生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在该院开展志愿者服务,已累计服务近千小时。有320人注册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超过2000小时,医院为他们配置了统一标识,在医院服务工作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局团委)

责任编辑:金鑫

分享到:

上一篇: 党员争当志愿者 街头服务献血者
下一篇: 以创先争优为动力 扎实推进重点工作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