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生信息 第50期
市第一中心医院精心谋划,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环境年”建设,尽显医务工作者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
全员发动,大力宣传,掀起环境建设新热潮。医院成立“环境年”建设领导小组,四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提出“突出温馨、力求便捷、构建和谐”的总体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工作逐项分解,列出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进度,通过现场巡查、工作反馈、边整边改等措施,加大工作推力。全面发动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使“环境年”建设的目标、意义和重要性耳熟能详,提倡从患者角度思考,主动征求一线职工意见,积极查找制约医院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系统地提出改进措施并严格抓好落实。加强社会宣传,充分利用广播、院刊、电子屏等形式对医院“环境年”建设进行报道,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绿化院容,美化院貌,建起整洁美观“小花园”。进一步美化医院环境,对院内、楼内破损地面及时进行修整,对污损墙面进行粉刷。注重保持院内环境卫生,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开展专项整治。制定巡查服务目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清理废物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坚决杜绝随意张贴广告、胡乱堆放杂物、水管跑冒漏等现象。完善院内绿化及园林改造,更新补种草皮花木,定时修剪养护。完成假山的灯光美化、门急诊绿植小品及院墙的美化修饰。严格按照无烟单位创建要求,全面做好院内禁烟工作,在医疗区域外设置吸烟亭,组织专职禁烟巡查员,制止医院公共区域吸烟行为。
加强管理,提高效能,架起方便快捷“高架桥”。清除医院交通“肠梗阻”,协同综合执法部门清理医院门前商贩,协同交警部门清理门前各种占道车辆,加强高峰时段交通疏导和院内停放车辆管理,做到进出有序、停放有规。压缩职工停车场地,限制职工院内停车,鼓励职工上班不开车,保证每天500个车位留给患者。调整电梯使用,限定物流运送时间,保证患者优先使用。方便患者检验,将验尿、验便标本容器分散到各诊区护理站并由护士完成条码标记,统一派送,减少患者往返,在门诊区域增设四台自动索取检验报告机,便于患者自动索取检验报告结果。与相关金融部门合作,实现多功能支付医药费模式。建立自助缴费终端流程,支持所有类别银联卡与自助系统的连接,实现自助型的终端刷卡缴费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卡通”系统,解决与医保对接的实时结算,并在自助终端增加自助发卡和转账充值功能。拓展“一卡通”媒介选择,配合医生查房移动工作站,增加移动POS接口,方便患者就医。大力开展预约就诊服务,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和现场等方式为患者提供预约服务。
强化服务,便民惠民,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积极协调配合公安部门,依法整治医院及周边的扒窃、医托、号贩、医闹等治安问题,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在门诊区域增加座椅、电子读报器和温馨祝福及提示标识,筹建休闲等候区,舒缓患者候诊焦躁情绪。加快在门急诊系统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排队叫号系统和等候查询系统,增置电子显示屏,患者在医疗活动范围内都能接收叫号提示,提供候诊讯息,患者可根据提示自行安排等候时间,有效梳理排队秩序。实行一站式服务,门诊办公室迁至一楼,全力维护门诊秩序,采取高效协调服务机制,配合门诊各科室开展工作,快速处理患者反映的各类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充分发挥导诊和护士分诊职能,将导诊台前移,及时更新门诊医疗信息,引导病人就医及候诊,接受患者咨询预约。推行无假日门诊、延时门诊、预约门诊,增加专家主任门诊数量,调整医生出诊时间,增设综合会诊门诊、放射科读片门诊,建立治疗后随访制度,实现错峰诊疗,分流就诊压力,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全面负责患者的治疗与生活护理,实现全程优质服务。使用物流传输系统或安排医院服务中心人员为患者取药、送药和陪检,不占用护士服务时间,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