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医院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天津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医院近期发展目标及2011年重点工作,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医院实行主管院长——职能处室——具体负责人三级管理负责制,将重点工作逐项分解,通过强化医院内涵建设,构建与天津市城市定位相符合的现代化医学中心,加快实现从临床医院向教学医院的跨越性转变。
一、积极推进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在2010年开展临床路径试点管理病种的基础上,2011年要求全院各临床科室都要确定一个临床路径病种,实现大型医院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实行多学科专家对初诊病人临床会诊制,继续开展“优秀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争先创优工作,在已建立起8个模式病房的基础上,年内争取模式病房达到82%,使优质护理工作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使病人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着力提升医院科研教学工作内涵
加强与南开大学医学院本、硕、博教学工作的深层次全面合作,争取更多的国家重点院校毕业的研究生优势资源,为医学中心储备人才。借助高校教学、科研高水平平台,组建完成血管血栓病重点实验室,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紧紧抓住医学中心建设的契机,发挥传统临床学科优势,打造新的优势学科。促进危急重症医学、创伤急救外科、骨科学等学科的整合。调整并扩大病理会诊中心布局。调整和完善研究所管理制度。制定研究所成员准入标准,实行PI课题负责制,并定期进行量化考核,确保项目落到实处,不断带动学科向前发展。
三、建设数字化医院,不断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全面更新医院信息系统,搞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健全门诊及病房医生工作站、护理工作站。完成医院HIS系统、电子病历、LIS系统软件更新。对医院原有的网络系统及设备全面升级和更新。年内将按计划进行医院PACS系统、医院门户网站及全院无线网络的建设,消除信息孤岛,逐步实现远程访问和医护移动办公。积极配合医保工作要求,有效控制费用,为全面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做好准备。
四、坚持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认真落实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的组建工作,在装备到位的同时,做到人员组织到位、培训到位,以更快发挥国家级医学救援队的作用。
五、优化就医流程和环境,提升医院品牌形象
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工作量,通过信息系统改造升级、调整门诊医疗流程、实行错峰、健全内部工作运行流程、做好全院医疗服务功能布局调整规划等措施,不断彰显医院“一站式服务”特色,充实医院科学管理内涵。
借二期工程交竣投入使用之际,对原有建筑进行整修,完善服务功能。积极响应全面开展“环境年”建设工作,全方位整顿门诊、病房秩序。引进新的车场管理方案,彻底治理医院停车、行车秩序。保持新医院的良好形象和服务功能,美化绿化净化医院诊疗环境,倾力打造“绿色医院”、“无烟医院”。(市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郭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