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频道 记者从昨天下午召开的天津市中医工作会上获悉,天津市今年将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优化中医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推进中医进社区、进农村。今年内,在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起“国医堂”,2至3年内“国医堂”覆盖全部涉农区县乡镇卫生院,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特色服务。
今后,本市将实施中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进”战略,强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和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今年本市还将推进“中医扎根工程”,以全面提升“国医堂”医疗服务质量,聘请副高级以上中医专家每周到社区“国医堂”坐诊,并以“师带徒”形式,培养社区年轻中医力量,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名中医。
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选6所医院作试点 尝试慢性病菜单式服务
今年本市将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和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作用。
据介绍,为使中医药防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中将发挥出更大作用,本市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完善中医药卫生应急机制和预案,建设一支业务过硬的中医药防控传染病和应急救治专业技术队伍等。
今年本市还将加快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选择6所医院作为中医“治未病”试点基地,探索实施慢性病“治未病”菜单式服务,建立明确的服务规范,以全面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天津市实施中医药“三名”战略
打造一批名院名科名医
为加快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本市将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战略,培养中医药人才,推进津沽流派中医学术研究和临床传承。
据介绍,在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将调整本市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制定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学普及三年规划,继续实施“中医药文化普及工程”。此外,还将加快中医药人才高地建设,通过实施“三名”战略,到2015年末力争培养引进20名中医领军人才,建立30个名中医工作室,打造3个津城中医“名院”,创建20个国家级“名科”,增选50名天津“名中医”,遴选出本市“中医大师”。
年内迁改扩建一批中医医院
天津市将进一步加强中医卫生资源调整,年内将迁建和改扩建一批中医医院,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百姓健康。
在市中医一附院已启动新建工程基础上,年内市卫生部门将协调和督促中医药大学、市中医二附院的迁址新建;推进宝坻区中医医院、宁河县中医医院的改扩建,完成市南开医院、武清区中医医院康复楼、大港中医医院的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市卫生部门将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兴办中医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规范社会办医机构中医诊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