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赋予学校卫生工作和健康教育职能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针对天津市幼儿园、中小学卫生保健人员短缺、流失严重现状,天津市卫生局、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0年7月6日举办了“天津市幼儿园中小学卫生保健队伍建设论证会”。市卫生局、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有关处室的负责人,以及天津医科大学、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东丽区学校卫生保健所、和平保育院、河北第十幼儿园等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市教委学前教育处处长孙津庆主持。首先,市卫生局妇幼卫生处张富霞处长对天津市幼儿园、中小学卫生保健队伍现状及建设建议进行了报告,报告中指出:卫生部和国家教委对于幼儿园、中小学卫生保健人员的配备数量和专业有明确要求,这支队伍的设立是为了加强少年儿童的体格发育监测指导,做好日常环境和用品消毒,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常见病,确保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从目前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少年儿童领域的健康问题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视力问题、口腔疾患呈上升趋势,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成人疾病呈现儿童化的趋势,心理问题逐渐凸现,传染病流行趋势和特点也使得群体防控难度逐渐增大。对比这些任务和面临的挑战,目前的托幼机构和中小学卫生保健队伍显得尤其薄弱,不仅人员数量缺口在50%以上,而且专业素质也远远不能达到要求,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建议从我市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和医科大学护理系进行定向培养,每年输送约200名护理人员充实到托幼园所和中小学保健队伍,同时合理解决待遇和晋升问题,使这支队伍稳定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与会人员对幼儿园、中小学卫生保健队伍的建设必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市教委、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处室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基层托幼园所和卫生保健所的同志,从各自职责出发,分别对幼儿园、中小学卫生保健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经过充分发言和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一)充分认识幼儿园、中小学卫生保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健康是儿童发展成长的第一要素。
近年来,我市儿童体格发育的部分指标不断进步,但同时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日趋复杂:心理障碍、成人疾病儿童化逐渐成为新的课题,亟待采取措施干预;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也增加了幼儿园、学校的防控压力。这些工作需要一支稳定、专业、责任心强的队伍才能完成。对比面临的任务和困难,我市幼儿园、中小学卫生保健队伍人员缺口较大,专业性不强,且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
(二)以高校订单培养的形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幼儿园、中小学卫生保健人员培养渠道。
我市医科大学和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具备多年成熟的护理教学经验,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开展教育改革探索,将现有护理教学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即可满足幼儿园、中小学保健医岗位要求。由此,在两所高等院校采用订单培养的形式,可以形成稳定的保健医来源,同时,也是教育改革中的新亮点。
(三)完善护士注册和继续教育,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
护士进入保健医岗位后,注册地点可选择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或疾病控制机构。由两所高校担任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建立保健医继续教育制度,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
(四)制定符合实际的就业招录政策、福利待遇政策和职称评定政策,建立规范的保健医职业规划通道。
要保证保健医岗位的招录指标,招录标准要符合实际工作情况,避免片面追求高学历而忽视实际能力和岗位需要;落实工资待遇,不低于同级别教师;根据现有工作内容和职责制定区别于医院临床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政策。通过系列化的政策措施,使保健医队伍稳定发展。
与会人员建议,对保健医现岗人员情况进行进一步调研,并在适当时机继续开展论证,为保健医体系建设提出更多符合实际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