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感动叫平凡。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壮怀激烈的豪言。他们,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对抗病魔和死神的前线,无怨无悔地为患者奉献着真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然而,正是这种默默无闻和无怨无悔,衍生出一份份真实的碰触心灵的感动,平凡的岗位也因此变得不再平凡。
他们的故事鲜为人知。在眼下正火热开展的、天津百姓积极参与的全市卫生行业评选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好护士、好医院”活动中,是广大普通市民一封封话语朴实洋溢真情与感激的推荐信,使得这一个个发生在医患之间的感人故事时至今日才浮出水面,为人们所了解,令人们动容。
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父亲有别人看护,可患者危急,又无家属陪伴,我不能走!”
一边是患者一边是亲人,他们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患者
2004年9月18日,这个日子,天津中医一附院外科医生贾建东终生难忘。
那是个周末,科里只有他和一名管床医生值班。午饭时间,一名危急患者由急诊转来。他立即放下碗筷,冲进手术室。紧要关头,护士慌慌张张找到了他:“您母亲情况不好,快过去看看吧,手术先让别人做。”从护士紧张急切的话语中,贾建东感觉到因患晚期肿瘤一直住在自己病房的母亲此时可能也出现危情。然而,看着手术台上同样身处险境的患者,他毅然决然地说:“我手术完马上去!”患者获救了,可他的母亲却再也没能醒来。即使在自己的医院、自己的病房,他也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眼,永远留下了对母亲深深的愧疚。
一边是患者,一边是亲人,黄河医院护理部主任彭爱芝同样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患者。
2004年2月,外环线发生特大交通事故,3人死亡,19人受伤,10人危重。伤员被送进黄河医院,彭爱芝紧急组织抢救,加班加点,不舍昼夜。半个月中,她对年迈患病也住在自己医院的老父亲始终没能望上一眼。一日深夜,一位重伤员再次休克,她赶紧披挂上阵。可与此同时,她父亲病情也突然加重,情况危急。“父亲有别人看护,可患者危急,又无家属陪伴,我不能走!”就这样,患者得救了,可彭爱芝却永远失去了父亲,同样在自己的医院,同样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好闺女,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啊……”
视如亲人,他们用浓浓真情深深温暖了患者
温暖,有时就因一句问候,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
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他们视患者如亲人,用浓浓真情深深温暖了一颗颗饱受病痛和困境折磨的心。
在河西区桃园街,不少人提起社区卫生站护士邹玲,都会竖起大拇指。罗马花园耿大爷患了癌症,术后需长期打针。可老人行动不便,邹玲就主动每天上门服务,无论多忙多累4年间从未间断,直至老人去世。2008年3月,邹玲调离社区站,许多居民纷纷跑来和她道别,不少人联名写信让她留下。一对80多岁的老两口拉着她的手淌着泪说:“好闺女,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啊……”那一刻,她决定不管跑多远的路、吃多大的苦,也要继续为两位老人义务服务,并一直坚持到现在。
在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很多老人用“闺女”这个词称呼护士长权月。近日,患者马大娘的女儿签证到期了,必须离开,可老人身边又无其他亲人。离别时,母女俩泪眼相对,难舍难分。权月眼圈儿红了,她一手拉着老人的女儿,一手扶着老人,动情地对老人女儿说:“你放心走吧,有我们在,你母亲会得到最好的照顾。”从此,不管多忙多累,只要腾出一点空闲,权月就会来到老人身边,给老人擦脸洗手、喂水喂饭、端屎倒尿,陪她说话聊天儿,不知情的病人都以为权月就是老人的女儿,“看人家这闺女,多孝顺!”
“抢救正在关键时刻,我不能撤!”
病痛面前,他们坚守岗位把健康送给了患者
医生是人,也会生病。然而,病痛面前,他们选择了坚守岗位。因为,他们心中有放不下的患者。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齐向前,除去吃饭睡觉,所有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工作上: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解答患者疑问;经常深夜打电话到病房,询问术后患者情况。因长期劳累,前不久他病倒了,高烧不退,住院输液。夜间,当听说一位患者情况危险时,他不顾自己还在输液,坚决让同事用轮椅把他推到导管室。手术台前,他鼓足精神,用插着输液管的手为患者实施介入手术治疗。由于身体太过虚弱,他摔倒了,被别人扶起后,硬是在别人搀扶下坚持完成了手术,使患者转危为安,在场同事无不动容。
市肿瘤医院ICU病房护士马园,在一次对极危重症患者持续多个小时的抢救中,不断感到腹痛,一阵紧似一阵。“抢救正在关键时刻,我不能撤!”就这样,她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3个小时后,病人稳定了,可殷红的鲜血却从她的裤脚淌了下来——她流产了。面对着丈夫充满怜惜又有些责怪的眼神,她笑着开导:“没关系,我还年轻,有的是机会再要孩子,可病人的生命转机可能就只有这一次。”
为了患者,两次患癌的市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降爱华,同样选择了坚守。
……
平凡的人,却给了我们最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