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视窗2月6日电:记者昨日从天津市卫生局获悉,今年本市将构建规范合理的医疗机构评价和监督机制,在全市试行临床路径管理,每所医院选择一个病种进行尝试,以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对赔偿超过1万元医疗纠纷进行案例分析,对不负责导致医疗缺陷的直接责任医护人员进行处罚,并对医疗机构进行通报和批评;组织专家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合理用血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血问题将暂时停止供血;同时逐步在本市形成市、区两级质量控制体系,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
治疗前 先知道费用
今年本市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按照每所医院选择一个病种的要求,在全市试行临床路径管理,探索建立适合本市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和评估改进体系,以纠正随意性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支出,避免过度医疗。所谓临床路径,就是临床医疗服务的技术路线和规范化的诊疗指南体系,是针对每个病种全体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具体到住院天数控制和检查项目,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依照此模式接受医疗服务。患者治疗前都将获得两个信息:一个是预期住院天数,一个是预期医疗费用。除非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发生大的变异脱离该临床路径,否则最终的医疗费用与预期变化不大。
有纠纷 先罚责任人
今年,本市将扩大医疗责任保险范围,组织全市二级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推动二级医疗机构进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范围,建立其他医疗机构进入医疗责任保险和调解范围的准入机制和程序。同时还将实行全市医院医疗纠纷处置排名制度,开展对赔偿超过1万元医疗纠纷案例分析工作,对属于不负责导致医疗缺陷的情况将依法对直接责任医护人员进行处罚,并对医疗机构进行通报和批评。
乱用血 先停止供应
按照献血规划,今年将在本市市内六区和部分区县建立献血屋,使献血有规范的场合和地点,从而稳定本市血液储备量。市卫生局将加强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血的专项检查,组织专家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合理用血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不合理用血的情况将责令及时整改,对不合理用血问题严重的将暂时停止供血,整改合格后再供血。
新模式 先双管齐发
本市目前已成立多个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在全国率先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新模式,形成覆盖全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今年本市将继续发挥市级质量控制中心和专家的作用,充实完善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和管理,针对目前医疗风险较大、存在隐患较多的学科,遴选专家,新增相应的质量控制中心。鼓励各区、县卫生局成立区、县级质量控制中心,对辖区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指导和检查。逐步在本市形成市、区两级质量控制体系,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
动手术 先分清级别
去年本市开始实行手术分级管理,所有手术根据复杂性和对技术要求的高低分成甲、乙、丙、丁四类,难度最高的甲类手术只能在三级医院以及部分有条件的二级甲等医院进行,一级医院以下的门诊部、诊所,除医疗美容机构外不能进行外科手术。今年本市将继续开展手术分级论证工作,对各医疗机构申请开展的手术,组织专家进行逐一分析论证,对符合条件的准予开展相应手术,不符合条件的不允许开展。同时加强督察,对各医疗机构开展手术的范围和种类进行检查,杜绝超范围从事手术。(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