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天津市计划生育协会简述

发布日期: 2009-05-20 00:00
来源: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计划生育协会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计划生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以及国际交往的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一支庞大的群众组织。天津市计划生育协会成立于1982年11月。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计划生育协会走过了27年的历程,经历了组建网络、探索经验和创新思路的不同阶段,至今已吸纳了一大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和热心于计划生育事业的各界人士。二十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中国计生协和天津市人口计生委的具体指导下、市计划生育协会始终坚持以宣传倡导为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工作方针,积极推动全市各级协会建设、按照中国计生的发展战略,积极带领全市80多万会员和广大群众,以人为本,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协助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广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与服务,积极推动“三结合项目”、“妇女发展项目”、“青少年项目”、“生育关怀行动”、积极推动参与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开展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活动、推动计划生育系列保险、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对外宣传、国际合作等,协会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已成为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组织建设

在中国计生协的支持与指导下,我市协会有了较大发展,但与许多兄弟省市在组织网络上仍有较大差距。我市现有市级协会,18个区(县)级协会,479个乡级协会,5212个村级计生协,434个流动人口和企业协会,全市共有2329个团体会员单位、39316名理事、788924名会员。计生协的工作基础是组织建设,其核心要素是人。从1982年至今,市级协会共召开了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十五次理事会。历任会长:王恩惠(原天津市人大副主任)、刘金(原天津市政协常委)、陆焕生(原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名誉会长:吴振,历任常务副会长:刘金、马汉中、仪宏伟、田玲;历任秘书长:赵玉茹、凌伯菱等。

二、领导重视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历届中央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胡锦涛、江泽民、李先念、温家宝、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分别出席过中国计生协的有关会议或为中国计生协题词、发贺信。王首道、宋平、姜春云同志先后担任中国计生协会长。各级计生协也都由当地党政一位领导担任会长,部分县乡村计生协会则由党政一把手担任协会会长。1997年、2000年中办、国办两次下发6号和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天津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协会建设,1998年20号文件,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推动天津市的各级协会建设,协会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解决了许多重点和难点问题,各地将计生协工作纳入本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使全市计生协工作年年都有新发展,取得新成果。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重视支持下,2006年7月,中国计生协会被批准列入中央编委管理的群众团体序列;2007年8月,中组部、人事部批准了中国计生协纳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2008年10月,中央编委又批准了中国计生协“三定”方案。为新时期全国计生协会的建设与发展,更好的发挥群团作用、以及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更好的宣传中国的计划生育形象,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8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对中国计生协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及其基层协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协助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希望协会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引导和服务工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新的贡献”。

200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中国计生协关于加强计生协会宣传工作的请示》上批示:“要支持计生协会的工作,加大对计生工作的宣传,安排明年新闻报道上要有体现”。

天津市委、市政府历来非常重视计生协会工作,从组织建设、工作支持、一直给予重要指导,历任领导从9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天津市计生协,并多次参加计生协组织的活动,原市主要领导曾强调:“计生协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计生协工作的领导,党政一把手领导要率先做到,尽心尽力地支持计生协开展工作和活动。”

最让人难忘的还是1993年10月13-17日,我市承办中国计生协省级协会会长座谈会。这次会议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计生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协会工作水平。中国计生协会长宋平同志亲自考察了天津市北辰区沙庄子村、刘房子村,饶有兴趣地听取了村计生协工作汇报,进村入户与会员亲切交谈,并题词:“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凝聚力在于服务。”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计生协组织的性质、任务和作用,至今已成为全国各地协会组织的响亮口号和工作指针。

2004年,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市民政局、市计生委、市计生协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2004年,由天津市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卫生局、教育局、共青团、妇联、计生委、计生协等七部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红头文件,重点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支持市计生协开展的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把青春健康教育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的具体行动。”并确立了部门职责,为全市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006年中宣部牵头、中国计生协等十部门联合下发了《在全国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的通知》,我市协会联合市委宣传部等十几个部门转发了《在全市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的实施意见》,有力的促进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落实。

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稳定地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作贡献

回顾27年的风风雨雨,天津市计生协的工作方法是坚持抓基础、求提高、创特色。

(一)建网络、抓服务

1982年-1989年,是天津市各级计生协会建立组织网络的初级阶段。历经7个年头,截止到89年7月19日蓟县计生协的成立,天津市18个区县均建立了协会组织。

1990年-1999年,是天津市计生协的探索阶段,道路是艰辛的,收获是丰富的。90年2月6日,国际计生联秘书长马勒和亚大地区执行主任巴兰的来访,拉开了天津计生协实行“三普(普及人口理论、普及我国人口政策、普及避孕节育知识)”工作的帷幕,其中最有影响力、最受群众欢迎的是“三结合(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项目和生殖健康项目。90年代初,计生协的工作主要针对广大农村育龄群众,农口区县普遍开展了为贫困计划生育家庭小额贴息贷款项目。如北辰区是“民心”工程的试点,每年投入60万,使6000多个计划生育家庭脱贫致富;东丽区“帮你假设幸福家”的“三结合”项目,收益家庭1000多户。育龄群众富裕了,他们对计生协组织的感情加深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参与到计划生育的工作和活动中来。全市提供小额贷款近22亿元,政府贴息5000万元。市区计生协特别是针对独生子女家庭、计划生育贫困家,再就业工程的服务项目,开辟育龄下岗人员再就业加工基地、传播致富信息,每年全市各级项目4000多个。

2000年以来,天津计生协立足求实创新。突出抓思想认识、抓工作思路创新、坚持以抓基层协会建设为重点,以项目、青少年教育、艾滋病预防、参与自治、开展生育关怀等为载体,广泛开展协会建设。特别是中国计生协和美国适宜卫生技术组织合作的 “青春健康项目”,天津作为全国12个项目点之一,天津计生协从探索中求发展,求提高。2001年,市协会会长陆焕生亲笔写信给在任市长、财政局长,争取到项目配套资金300万元,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引进新理念,新模式,扩宽服务领域,把10-24岁未婚青年,作为未来的育龄群众。争取领导、培训师资、上台讲课、善于倾听、收集教案…工作的难度和强度是前所未有的,市计生协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全部工作人员都投入到这项未知的工作中。截止2008年,全市18个区县,城区的所有大中学校和社区已全面推开项目。全市共培训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师资2900余名,培训青少年80万,培训学生家长23000多人,吸纳志愿者1010名,接受咨询和服务的青少年达21800人。建设了一批为青少年提供咨询和服务的阵地,深入研究开发了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层面青少年青春期教育的教材、教案。

2003年以来,“ 预防艾滋病”宣传项目的开展和“关爱女孩”活动的实施,不仅使青少年受益,各级计生协也提高了工作能力,创新了思路,市内六区各级计生协秘书长,不再是“我说你听”的工作模式,95%的工作人员操作电脑自如、会制作多媒体软件、现代化办公。项目带给计生协的还有更加融洽的干群关系和崭新的社会形象。

2006年以来,按照中央《决定》、市委意见、中国计生协、中宣部的要求,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截至2008年,全市各级计划生育协会将积极为实行计划生的困难家庭实施救助,共投入经费4000多万元,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广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多年来,天津市计生协会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场合开展活动,坚持每年“5.29”全国协会会员活动日、母亲节、男性健康日、科技周、7.11世界人口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发动各级协会开展讲座、咨询、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发挥天津曲艺之乡的文化底蕴,指导基层协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社会宣传,营造氛围,每年受益人群几十万。结合生殖健康教育与保健项目,如青春期教育与咨询、优生优育培训等,倡导优生、优育、优教,致力于人口素质提高,开办了家长学校,开设了儿童心理咨询服务,每年制作宣传品十几种几十万册。这些项目的开展,使计生协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自90年代末,市计生协会启动倡导青春健康教育,2001年引进国际合作项目,2004年8月4日,全市召开了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推动会,把这项工作纳入了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新华社、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电视台、天津电台、每日新报、教育报、青年报、天津滨海台等十几家媒体近五年来,积极参与计生协活动的社会宣传,始终坚持跟踪报道,几年来,累计报道达400多次。天津电视台的多个栏目还专门制作了专题节目滚动播出,各区级媒体也纷纷参与,为计生协工作的开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协会推动民主参与、民主监督

天津市计生协从9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计划生育参与村居民自治工作,一直坚持以村居民自治为载体,促进基层协会发展。市协会明确提出了在整顿基层协会中,要以参与村民自治为载体,明确基层协会的工作任务、责任、权利、义务。各级协会充分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网络健全、会员众多的优势,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村规民约》的制定,增强了会员参与村民自治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人翁地位。2000年-2008年,市协会共召开全市现场会2次,座谈会4次,收集经验典型40多篇。2002年协会参与村民自治率是30%,2003年是60%,2003年下发了《关于推动基层协会参与村居民自治工作的意见》、并纳入年度区县考核后,自2008年以来,对全市村协会的抽样评估中,协会参与率为100%,群众问卷调查,协会活动参与率为100%。

(四)交流合作、搭建桥梁

多年来,天津市计生协会,始终坚持宣传人口理论、国家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传播致富信息及生殖健康科学技术知识,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拓宽宣传服务领域,争取项目,如扶贫开发、预防艾滋病、青少年健康教育、生育关怀等项目,与政府多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合作,按照互利互惠和双赢原则,共同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从90年代初评选“双十佳”会员、90年代末推荐“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到新世纪的“我为协会尽职责,我为国策做贡献”活动,天津计生协从青涩到成熟,树立了大批先进,总结了不同典型经验。截止2007年,全市累计表彰先进集体800多个,先进个人2600多名。河东区的“松蕙姐姐”热线,蓟县的全国脱困母亲状元等一大批志愿者参与到协会工作中来。大港区的赵燕女士,年过70,是石化企业的医生,她从90年开始做协会志愿者,向计生会员公布了自己家的电话,还主动把自己的三居室住房腾出两间义务接待群众,答疑解惑,不计报酬。找她解决问题的群众也有企业的职工逐步扩大到整个天津市。她说:“我是计划生育协会迷,我从心里特别愿意参与这项工作,10多年来,我不仅帮育龄群众解决困难,也结交了许多朋友,这些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总之,27年来,天津计生协带领各界理事、广大会员和众多志愿者,积极参与我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从宣传倡导入手,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以提供服务为宗旨,推动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自1990年以来,先后接待印度、日本、韩国、瑞典、美国、法国、国际计生联等非政府组织、家族财团访问天津,引进国际项目、国家项目多项、引进宣传设备、交通工具、资金折合人民币约:2000多万元。多年来,计划生育协会从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优生、优育、优教、健康、保险、扶贫、助学、帮困,社区文化、体育卫生、社区建设等多项有益活动切入,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拥护,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思路和方式不断创新,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发展。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际交流的增多,人们的观念不断转变,群众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面临更大的任务和压力。协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广大会员、理事和众多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履行《章程》职责,为创建和谐社会、为天津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挥协会应有的作用。
分享到:

上一篇: 天津二级医院进社区 标准化卫生机构村村都有
下一篇: 东丽汉沽两区母亲节期间广泛开展慰问贫困母亲活动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