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医学科学院李松教授近日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科技发展研讨会上透露,我国针对新型流感大流行已初步形成以达菲为先头,以新结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金刚乙胺、干扰素、反义核酸药物为后备,传统中医中药为补充的多重药物防控体系。
据介绍,病毒主要通过与宿主细胞黏附、透膜进入宿主细胞、借助宿主细胞自我复制,从宿主细胞释放自身并继续感染其他细胞等四个环节感染宿主。干扰和阻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实现对病毒感染的抑制。其中,第四个环节是由神经氨酸酶所控制的,抑制神经氨酸酶就可以抑制病毒对机体的攻击,实现对病毒所致疾病的治疗。目前我国已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完成了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生产技术储备。
帕拉米韦被认为对目前高致病的H5NI禽流感病毒具有疗效,不仅适合做成口服制剂,也适合做成注射剂。李松教授透露,目前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已部署开展该项目研究。
李松教授在报告中说,在新型流感暴发初期,充分发挥现有流感防治药物的作用,对于抑制疫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可阻断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金刚乙胺,对于多种甲型流感病毒都具很好的抑制作用;曾在抗SARS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器、重组人干扰素ω以及反义核酸药物——流感泰德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都有望发展成为新型人禽流感防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