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俄罗斯医学教育改革培训团培训总结
2005年底,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组织了“俄罗斯医学教育体系的改革”培训团,由卫生部及17个省、市、自治区主管医学教育的人员共计21人组成,贵州省卫生厅副厅长花继明任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韦波任副团长。培训团于2005年11月29日在北京首先进行了集中培训,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出国与培训部的有关领导讲解了此次培训的目的、意义、要求以及出国培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培训团于2005年11月30日出境,在俄罗斯沃罗涅日州国立大学中国专家考察培训教学中心的安排下,在俄罗斯沃罗涅日州国立大学、沃罗涅日州国立医学院、圣彼得堡市卫生局和圣彼得堡州国立医学院进行了长达19天的培训。培训采用听课、参观、双方讨论的形式。培训及考察的主要内容为:俄罗斯医学教育体系改革的概况、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总体结构、改革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改革的规模与结构调整,全科医生及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教育培养。培训团全体团员于2005年12月20日安全回国,圆满地完成了学习培训任务。现将学习培训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 俄罗斯医学教育体系介绍
俄罗斯的医学教育体系比较经典,一般分为本科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医学生的政策性教育平行于这个经典体系。
(一) 俄罗斯医学院校的学历教育
俄罗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学历教育主要依靠国立的医学院(大学),医学生来源于高中毕业生,需要经过6年的本科教育。医生的培养全部通过本科教育实现。
俄罗斯医学生本科教育(6年)包括:基础课1年,理论课2年,临床课2年,毕业实习1年。
俄罗斯医科学生的教学大纲原则上与我们的基本相同,但是医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强于我国的普通医学院校,主要表现在:副科的课时多(如:法医学为必修,96课时);实习实践的时间及机会多;师资水平普遍较高,且工作的敬业精神突出;师资数量也相对充足(教师与学生的比率大约为1﹕6~7);虽然其试验室条件在先进性方面大大落后于我国的水平,但在实验室数量和管理质量方面却非常优秀。他们以小班形式边做边学的教学形式充分地体现了俄罗斯医学的精英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让培训团学员们感受颇深的是其医学教学质量管理的日常化,虽然学校代表们并没有太多地强调教学质量管理,但参观中时时处处都能体会到他们的教学质量很高。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由校长直接负责,由各个教学质量委员会通过各教研室主任进行落实。学校一方面通过论文、卫生部统一考试、用人单位评价等结果对教学进行监督,另一方面采用计算机管理和日常过程监督机制。沃罗涅日州医学院副校长巴赫马耶夫说:“严格到基本上每天都有过程监督”。
培训团成员在参观中体会到: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医学院校的资金投入要远远大于俄罗斯目前的水平,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俄罗斯同样存在,但我们学校的教学效果却在很大程度上不如俄罗斯的学校,其关键问题是教学质量的管理。我们应该特别借鉴俄罗斯学校对教学要求和规定的认真态度以及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监督机制,以使我们学校的其它优势可以正常地得以发挥。
(二) 俄罗斯医学生的毕业后教育
俄罗斯最近参加欧洲高等教育的相关协议,所以他们的学历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与欧洲的其它国家逐渐靠拢。他们的医学毕业生和我国一样必须通过卫生部的资格考试才能真正成为医生,其中约有10%左右的医学生成为“家庭医生”。大多数医生需接受专科化的毕业后教育,其形式类似于我国目前讨论的专科医生培养的“3+X”模式。毕业后教育的前三年所有专业一样,三年后根据专科方向的不同再继续接受各专科规定的培训。例如:脑外科需要5年时间。完成毕业后教育的医生成为“专家(Specialist)”。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外国留学生选择了成为 “哲学博士(PhD)”的培训道路,但仍不是主流。
此次培训团学员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对俄罗斯医院的“专家”质量进行了解。所以很难对他们的专科医生培训系统做出评价。但校方代表们都比较认可这套体系。由于俄罗斯的医学体系基本上还是政府全额拨款的计划经济体系,所有学历教育或毕业后教育的大纲也都来自于联邦卫生部。根据培训团成员此次的见闻,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所参观学校和医院的负责人对卫生部大纲的严肃性有任何的怀疑。
培训团成员体会到:俄罗斯的毕业后教育制度以及相关的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对我国目前开展的专科医师培养体系的研究有很大帮助,客观上佐证了我国拟采用的“3+X”方式的可行性。随着我国专科医师培养体系的建立,我们有必要加强同俄罗斯在实际操作问题上的交流。
(三) 俄罗斯医生的继续教育
俄罗斯要求医生每5年进行重新注册,继续教育是必要条件。俄罗斯医生的继续教育采用一贯沿用的体制,即:集中半年培养。各医学院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医生的继续教育事宜,类似于我国的进修。但有关这方面的情况,由于接待单位介绍的比较少,所以我们能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不够充足。
培训团成员体会到:由于医生职业的高技术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了继续教育在医生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目前各国政府都比较重视医生的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已成为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俄罗斯医学教育的改革
俄罗斯的专家们普遍认为,俄罗斯在社会层面上存在着人口下降、高校私有化和高校市场化等问题;在技术层面上也有相应的改革需求,如:新技术引进、新的医疗需求、就业情况改变、实现UNESCO终身教育目标和满足欧洲高校间协议等。沃罗涅日州医学院校长依沙乌灵克指出,医学教育的改革是医疗服务改革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国家的首要问题之一。目前改革的重点有4项内容:①提高急救质量;②提高专业医疗水平;③加强技术设备建设;④培训人才。
另外,各学校都把扩大招收自费生(包括扩大招收外国自费留学生)作为重点工作,用以解决经费不足等问题。
提高急救质量原本是此次培训团比较关注的问题,但俄方在讲解中更多地介绍了完善社区服务的问题。圣彼得堡市介绍的是“家庭医生和急救”,沃罗涅日州介绍的是“农村卫生和急诊急救”。以下重点报告俄罗斯的“全科医生”教育。
俄罗斯的医疗资源配置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卫生保障的三级设置明确。例如:沃罗涅日州有250万人口,州府城市人口150万左右。该州具有1000床位的医院共4家,其它分布在各县、市的医院,平均床位都是50~60张。鉴于原来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可能不健全或已经跟不上形势,俄罗斯联邦政府在1998年立法,通过家庭医生制度来改变初级卫生保障,特别是改善急诊急救和农村卫生工作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①建立社区诊所,每个家庭医生配备2名护士,服务1000居民。②诊所可采用私人、合伙、医院派出等不同形式,国家通过工资政策提高家庭医生待遇,社区通过提供设施吸引家庭医生。③国家财政拨款,由政府委托相关单位进行“全科医师”培训,2010年前完成。④国家规定:大学毕业生需要经过2.5年(临床3456学时、实践864学时)、有6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生需要经过6个月的“全科培训”(864学时)。以后需要每年72~100学时的培训和每5年2个月的集中学习,才能保持家庭医生的行医资格。
圣彼得堡和沃罗涅日在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方面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家庭医生工作开展以后,患者就医情况有以下改善:①120急救电话减少;②住院病人量减少;③小病在当地得到了治疗;④总体医疗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培训团成员体会到:我国的全科医师队伍建设与俄罗斯全科医师工作大约在同一时间启动,而俄罗斯的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在国家立法、家庭医生定义明确、财政政策配套、上下步调一致和参与者分工明确等方面都明显地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同时,培训团成员们在俄罗斯的考察过程中确切地了解到全科医生培训的必要性和培训质量的重要性。俄罗斯864学时的转岗培训方案对我们也很有启发。
三、 俄罗斯医疗体制改革和政府技能的转变
通过本次培训与考察,培训团了解到了俄罗斯在卫生领域以及医学教育等方面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全体团员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各自的管理经验展开了很好的研究和探讨。在医学教育改革的很多方面,由于两国各自的背景情况不同而带来了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处,但俄罗斯仍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团员们在开阔视野的基础上对俄罗斯的经验进行了消化吸收,拓宽了改革的思路,丰富了各自的医学教育以及相关的卫生管理领域的知识积累。
由于本次培训选择的题目合理,参与培训的专家们都比较坦诚,并且对培训内容采取了“对外交流和内部消化”两道程序进行,使得培训效果比较明显,为本团学员参加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卫生和医学教育管理模式提供了有效的帮助。(苑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