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中医医院成立于1983年,是由2所一级医院合并而成。成立之初,技术力量薄弱。20年来,在市、区两级卫生局领导的支持下,几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提出了“务实创新、稳中求进”的办院精神,抓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这两个机遇,走出“整合、改革、提高”这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一、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院工作基础
医院辖区近8万人,约占河西区常住人口的十分之一,居民对健康水平要求高,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2002年,在区卫生局领导的支持下,医院的门诊部和住院部按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要求进行了装修,改善环境和设备条件,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重新整合部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并注重发挥中医优势,创办中医特色的社区。医院现有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里的责任医生均为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将中医的“简、便、廉、验”的特色带到社区。院内每周举办市民学校的讲课,将丰富、实用的中医养生知识传授给居民。2003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吴仪副总理在市委书记张立昌的陪同下对医院教师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视察,这是对社区工作的充分肯定。
二、在《中医药条例》的指导下实现各项工作的提高
200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颁布和实施。可以说,贯彻和执行《条例》的一年也就是医院快速发展的一年。
2003年河西区卫生局将河西区中医医院列入党委办公会议程,孔繁丽局长将建设一所合格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列入2003—2005年工作计划,这为河西区中医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机遇,内抓管理强素质,外拓市场求发展,医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医院以岗定编,精简了行政办公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树立“直接为一线人员服务也就是间接服务于患者”的思想。精简后从事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高、能力强、肯于付出,在深刻理解各项政策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为一线医务人员服务。
2. 改革分配和用人机制
自2003年开始,医院不断改革和完善分配机制,使收入向一线科室倾斜、向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倾斜,并鼓励中医特色诊疗的开展。通过一年的改革与调整,激励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在用人机制上,按需设岗,以岗定编,年初在护理部主任和科护士长这两个岗位上实行了竞争上岗;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将群众信任、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充实到门诊一线,将有较强事业心和较高学历的中青年医生分配到住院部,充分发挥各自的价值。通过改革,调整了部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 保持和发展中医特色
在医疗工作的开展上,遵守相应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按照“多专科、小综合”的方案,完善中医临床科室的设置。20年来,医院始终重视中医特色的形成与发展,除在保持内科心、脑血管病、脾胃病和儿科的特色外,还开设了中医子午流注针药专科。通过以上的举措,医院实现了平稳快速的发展,几年来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截至9月份,实现收入1 200万元,门诊收入同期上升42%,住院收入上升72%,主要业务指标大幅度增长。
医院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遵循医院的长期规划,将服务范围定位于河西区,有步骤地投入医疗设备,引进人才,加强在职医务人员的培训,做好中医特色专科的创新工作。以科学的管理立足于不断变化的医疗市场,以优质的服务满足更多群众对健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