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主办、医大总医院承办的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主题宣传活动暨天津市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启动仪式在医大总医院举行。据了解,为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阿尔茨海默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建设,我市不仅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老年医学骨干人才,还组建起涵盖59家医疗机构的“老年期痴呆全病程协作网”,构建起筛查、诊疗、康复、随访一体化服务模式。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阿尔茨海默病作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市高度重视老年健康服务工作,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强化部门协同,目前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已达83.87%,建成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比例达到92.3%,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2.62%。
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与老龄健康处处长毕晓娜介绍,截至2024年年底,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达252万人,占我市总人口的18.5%。据预测,2027年我市可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面对人口老年化的趋势,面对老年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对家庭、社会带来的压力,市卫生健康委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搭建起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网络,通过培训全市26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以量表的形式为社区老人进行认知功能筛查,及时早期发现老年痴呆高风险人群。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建立了“老年期痴呆全病程协作网”。该网络由医大总医院牵头,包括安定医院、一中心医院、三中心医院等市级医院,16个区的区级医疗机构,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该网络,基层筛查出老年痴呆高风险人群后,可以到大医院诊治得到及时的干预,然后再回到社区康复。
医大总医院保健医疗部主任张伟三主任医师介绍,该院作为全国老年医学中心的六大分中心之一和我市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将面向我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以及护工、养老机构工作人员, 围绕老年共病管理、综合评估、合理用药及人文照护等内容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实施多角度、多量表的综合评估,早期筛查出老年痴呆高风险人群;参与医大总医院门诊、查房,参与对患者管理,学习护理操作、心肺复苏技术、家庭照顾能力等;提升饮食管理、营养支持、体重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能够给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提供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合理建议,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等。老年性疾病防治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年已是该培训的第五年,今年完成后全市接受培训的专业人员将达到260多人。